You are here: Home > 武侠玄幻 > 《 少年朱元璋传奇》
2007年2月13日星期二
《 少年朱元璋传奇》
一 元朝年间,在安徽一个叫灵壁的地方,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能掐会算,十分灵验,自是了得。眼看着先生一年年老去,却一辈子不曾给自家人看过风水,算过命。风水先生三个儿子,恐父亲一但老去,将是终身遗憾。那一日,就缠着父亲也给算一算,看一看。风水先生看着自己三个早已成家立业的儿子,苦笑笑,说:“不是父亲不给你们看,是你们都没那福气,没那命!”儿子们不服,“为什么人家都有的,我们家就没有?”风水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既然如此,也只好让你们试一试,免得你们不信,将来留下遗憾。” 腊月二十三那天。风水先生看好了自家风水,就领着三个儿子来到自家祖坟前,说:“这是块极好的风水,就看你们自己的造化了。”三个儿子要父亲说透,好在哪里。风水先生摇了摇头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一但泄露出去,不只不再灵验,还有天灾人祸。”说罢,让三个儿子找来秫秸杆,在周围扎起篱笆。扎好后,又告诉三个儿子,从这天开始,三个儿子要抡流守夜三天。守夜时,要不停地饶着祖坟爬,还要正爬三圈,倒爬三圈。一更开始,五更停住。风水先生问,“你们能行吗?”三个儿子齐刷刷回答:“行。” 第一天大儿子值更。回来,见了父亲,父亲问:“:你看见了什么?” 大儿子沮丧地说,“什么也没看到。” 第二天二儿子回家,父亲又问,“你发现了什么?”二儿子捂着磨破了的膝盖,恨恨地说,“白糟蹋了我一条好裤子。” 最后一天,三儿子回来,父亲又问,“你那儿……”三儿子手里拎着一条瘦瘦的小鲫鱼,在父亲眼前晃了晃,说,“就这儿……”风水先生眼前一亮,忙吩咐佣人陈二娘,赶快拿去熬了汤来。 半个时辰后,陈二娘熬好了鱼汤端来。风水先生只把鱼身吃了,留下鱼头,鱼尾和一碗没点油星的汤水,然后吩咐陈二娘给老大家的端去。老大媳妇见是公公吃剩下的鱼头鱼尾和一碗清汤寡水,不喝,让陈二娘又端回去给公公。风水先生见了皱皱眉,让陈二娘再给老二家的端去。老二家的听说老大媳妇不肯喝才端来给她喝的,看也没看,又叫陈二娘给端回去。风水先生有些愠怒,说,“给老三家的端去,一定要她喝!”二娘没见过风水先生愠怒,慌的把汤给老三家的端去。老三媳妇不等二娘把话说完,就叫二娘哪端来的再端哪儿去。再说,老三家的就恼了。二娘端着那碗已经变凉了的鱼汤,左右为难。给先生端回去,先生会说二娘这点小事都做不来;给老大家的端去,料定老大家的一定不会喝;给老二家的端去,想到老二家那刁酸刻薄的话,回去断不会有好话说给二娘。左思右想,罢,不就一碗没人喝的清汤吗,又不是什么好东西,泼了吧;又一想,吃了不疼,瞎了疼,还是自己喝了,免得先生见了生气。一仰脖,一碗鱼汤就全灌进了二娘的肚里。回话时,风水先生见二娘手里那只空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忙问:“喝了?”“喝了。”“老三家的?”二娘低下头,小声回句,“我喝的。”听这话,风水先生一屁股跌到地下,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忙忙喊来三个儿子并三房媳妇。当面叫给二娘算了工钱,快快叫二娘走人。末了又吩咐多算出一个月的工钱。二娘人虽穷,志却不短。二娘幽忧地说,“一碗鱼汤值几个钱,你们只管从我的工钱里面扣了去。”风水先生忙说,“哪里是碗鱼汤的小事,是我们用你不起了。”风水先生的三个儿子没见过父亲这么苛刻,都帮着二娘说话,让父亲就容了二娘这一回。风水先生忿忿地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三个媳妇,无可奈何地摇着头说,“你们懂什么,说你们没那个福气,你们不信。我看了一辈子的风水,会看错了你们。”然后冲着二娘说,“二娘,快请回吧,若再用你,便是罪过了。” 佣人陈二娘本是行伍人家的女儿。父亲陈大,曾在宋朝大将张世杰手下当过亲兵,参加过壮烈的崖山战役。经历九死一生,返回扬州老家。后来,为躲避元朝的兵役,由扬州逃到盱眙县津里镇。为养家糊口,当过巫师,给人画符念咒,算命,批八字,勉强度日。那陈大膝下无儿,只有两女。二女儿陈二娘生性活泼聪明,深得陈大喜欢,便教她读书识字,给她讲古往今来的故事,各地风土人情。这样一位知书达理的小家碧玉,落魄给人当女佣,只因嫁了佃户朱五四。 朱五四祖上原是沛县人。父亲出身贫贱,有姓无名。元朝初年是淘金户。因本地不出金子,官府按年照额摊派,无奈,只有拿粮食换钱,再到产金子的地方去买金子,然后缴纳税赋。到后来实在买不起金子,只好落荒而逃,逃到盱眙[今安徽盱眙县]垦荒度日。 到朱五四时,给人种了一辈子地,没攒下一点家业,在盱眙活不下去,又迁到灵壁[今安徽灵壁县],在灵壁也难养家糊口,又迁到虹县[今安徽泗县],五十岁时,迁回钟离,六十岁上,因生活贫困,难以为生,又搬回西乡。四年后,又搬到孤庄村落户。 生性刚强的陈二娘,带着一身的羞辱,断然回绝了东家那两个月的工钱,忧愤地回到了自己的家。 二 陈二娘回家后不久,便有了身孕。 朱家上下一片愁云,都说这孩子不该降生朱家,来的又不是时候。本来缺吃少穿,穷困潦倒,这个不该来的孩子的到来,无疑是给贫困的日子雪上加霜,难上加难。从此往后,又多了一张口,该如何养活,况且,朱家已有三儿二女,一不缺男,二不缺女。眼下官府又天天上门催交杂税,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再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朱家如何承受得了。不得已,一家人再度漂泊,南下淮河逃生。 这年的农历十月,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淮河岸边,赤地千里的原野上,朱家老少七口,如果加上陈二娘腹中那即将出世的孩子,该是八口。正艰难地奔走在逃荒的路上。一家人脚步匆忙,他们急于找到一处落脚的地方来安顿那即将分娩的陈二娘。 经过长途跋涉,陈二娘的步履愈发艰难,肚子阵阵疼痛,显然是临产之兆。举目望去,四野苍苍,大地荒凉。绝望中,遇见一座小庙。小庙建在南北两座小山中间的开阔地上。人称二郎庙。位于盱眙县西南的太平乡。因为四周人烟稀少,又遭连年战乱,小庙残破不堪,透着荒凉。 进得庙来,但见两个和尚,一位六十开外,既没有道家的飘逸,又没有高憎那令人赞叹的仙骨,瘦衢的脸上却是一副慈祥的摸样。徒儿十三四岁,象极了邻家那缺吃少穿的孩子。但好心的和尚,还是收留了这可怜的一家人。 是夜,小庙一片红光,远远望去,似被通红的火焰吞噬了。小庙周围那几户零星百姓,都以为小庙着火,纷纷跑去救火,到了近前,未见有火,但闻小庙满室清香。都觉诧异,不知何故。 翌日清晨,一个男孩在破庙中降生了。 虽然朱家不缺男孩,虽然这孩子来的那么不合适宜,但这孩子的降生,还是给那苦难之中的朱家带来了一阵欣喜。按照排行,他们为这迟来的小儿取名“重八”。 重八降生时,找不到一块裹身的布片。二娘正急时,却见一仙风道骨的道人寻到小庙,说是从河里捞到了一块“红罗幛”,正好给这刚刚出世的孩子当裹身衣。 三 重八十岁那年,全家迁到太平乡的孤庄村,给地主刘德当佃户。男人给地主种地,女人为地主做杂活,重八则当了地主刘德家的放牛娃。 刘德是孤庄村首屈一指的大地主。家有良田百亩,牲畜成群。同时给地主刘德家当放牛娃的还有同村的周德兴,汤和,徐达等小伙伴。就是这几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草根孩子,日后跟着重八南征北战,驰骋沙场,为大明王朝的创立,立下了万世战功。洪武三年,一三七0年,徐达封魏国公,汤和中山侯,周国兴为江夏侯。虽然都不得善终,但都富贵一时,荣耀一生。 重八一小聪明过人,又曾在地主刘德家办的蒙学读过二年书,知道的事理多,故事也多,又会领着伙伴玩,跟他同龄的,比他大几岁的,就都怕他,可怕归怕,偏又都喜欢聚在他的身边。走到哪儿,都是哪儿的孩子王。 当放牛娃的日子里,是重八一生当中最无忧无虑,最快活的时光。每当炎热的夏天,小伙伴们就都赶着牛到村外野草茂盛的地方去吃草,然后凑到一起玩游戏。重八最爱玩一种“当皇帝”的游戏。他把棕榈叶子撕成细丝,扎在嘴边做胡须,再找块水车板子顶在头上做皇冠,然后把孩子们随身带的筐篓垒到一起,当做皇帝的金銮殿。做游戏时,小伙伴们排队上去,谁坐住了,谁就是皇帝,其他的伙伴们都要排成一行,整整齐齐地跪下,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并齐呼万岁。每次,重八都要小伙伴们先上,眼见着小伙伴们一个个上去,又一个个摔下来,轮到重八时,只见他不慌不忙,上去,筐篓竟纹丝不动。重八坐在顶端,目不斜视,威风凛凛,俨然是一儿皇帝。小伙伴们见了,忙排成一行,给重八一字跪下,用他们那稚嫩的,好奇的嗓音齐声高呼万岁,万万岁。恍惚之间,重八突然看见一座真正的皇宫,金碧辉煌的宫殿,金銮殿上高高坐着一位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皇帝。再看,那端庄,威严的皇帝竟是成了人的朱重八…… 这一天,重八和徐达,汤和,周德兴一起出去放牛,才刚晴朗的天空,突然黑云密布,接着就是电闪雷鸣。天空中似有千军万马吼叫着俯冲过来,瞬间狂风夹着大雨铺天盖地而来。孩子们措手不及,赶忙跑到山崖下一个小山洞里避雨。雨不停地下着,到了后半晌,还在下个不停。孩子们都饿了,吵着要吃东西,要重八想办法。重八想了想,将目光落在跟他们一同躲进山洞来避雨的一头小牛身上。重八说,我们何不把小牛犊杀了烤着吃。孩子们高兴极了,直拍手叫好。可没有刀,小牛总不能囫囵着吃呀?重八说,“我有办法。”起身到洞外扯下一片宽宽的小草叶子,然后,吩咐小伙伴们扯住小牛的牛角,他自己拿着草叶,只在小牛的脖子上轻轻一划,牛头就齐刷刷地掉了下来。接着,又用那片草叶做菜刀,很快就把小牛给剥了。之后,重八又吩咐伙伴们找来柴禾,把肢解了的小牛架在搭好的架子上就开始烤。孩子们吃着烤好了牛肉,从后晌直吃到太阳落山,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小肚如鼓。这才发现,雨早已停了,太阳已经钻进了山洞里。想到回家后,少了一头小牛,没法向东家交差,孩子们害怕了。重八说,“不怕。我们就说才刚下大雨,山里裂开了一条大缝,小牛一不小心掉进裂缝里出不来了。”孩子们听了都觉得是个好主意,便在重八指挥下,掩埋好牛骨,牛皮,打扫干净地上的血迹,然后将牛尾巴使劲插进一道石头缝里,把现场打扫干净了,回去交差。 地主刘德虽然牛羊成群,但每日收牛羊进拦,都要亲自过目。那一日,见少了头小牛犊,急着问重八,重八说,小牛被山神弄起了。地主刘德不信,拉着重八去看究竟。重八心里有鬼,但面不改色,带着东家故意饶着圈子走,直走到夜黑如漆,伸手不见五指,才点着火把进了山洞。夜晚的山洞,寒气袭人,火把映在岩壁上,冷风一吹,似有无数鬼影游荡,阴森可怖,让人毛骨悚然。看着身后那吓得瑟瑟发抖的东家,重八得意地笑了。他看见了那条被他插在石头缝里的牛尾巴,忙指着牛尾巴喊:“快看,小牛在这儿……。”地主刘德见是他的那头小牛,急着跑过去,拽住那条牛尾巴就往外拖,不想,小牛被拽疼了,竟“哞……哞……”地叫起来,地主刘德见了,双膝一软,忙跪到地下,朝着牛尾巴磕头作揖,求山神保佑。 从此往后,那座小山,人们叫它“惊牛山”,也叫“金牛山”。 地主刘德虽然富甲一方,却是出了名的吝啬鬼。平白无故损失了一头小牛犊,虽然是被山神“请”走的,还是不免心疼。第二天天一亮, 带上人去山上寻自家的小牛。待找到昨晚那条插在石头缝里的牛尾巴,不觉火冒三丈,自己堂堂一个大财主,竟被重八那黄毛小儿给耍了 。气急败坏回去,当下喊来他的父亲朱五四,,扣了他们的工钱,然后让领着他们的儿子走人。 四 重八落生在二郎庙时,好心的老和尚就断言,这个长相奇特的男孩,命比天大,只怕朱家没人能乘承受得住。相克的办法只有一个,不论什么时候,不管孩子长多大,都不要孩子开口喊一声父亲,叫一声母亲。 老百姓有句俗语: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那重八自幼乖巧,又是老小,自然十分地讨父母喜欢,虽然这个命比天大的孩子,有克父克母的命,虽然这个讨人喜欢的孩子长到十几岁上还从未叫过一声爹爹,喊给一声娘亲,也从不叫过他的哥哥姐姐,但母亲陈二娘还是格外地疼爱这个最小的儿子。 一天, 重八的父亲朱五四下地干活,晌午,母亲陈二娘吩咐重八去地头给爹爹送饭。装好饭,母亲疼爱地叮嘱重八快去快回。末了顺口说句:“叫声娘,让娘听听……”重八一小到大,没叫过娘亲,母亲也从不让重八开口,这会儿听母亲这么一说,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犹豫着,脸涨得通红,抬头见母亲那眼巴巴的眼神,怯怯地叫了声“娘……”母亲一惊,喜得才要答应,突然栽倒地下,重八俯到地上,哭着喊“娘……娘……你这是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你说话呀…..”母亲听不到儿子的呼唤,母亲听见儿子叫她第一声娘的时候,就已经气绝身亡了。重八放下母亲,哭着跑去找父亲。到了地头,远远看见父亲,重八冲着父亲就“爹……”下面的话还未出口就见父亲朱五四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那一年,朱五四六十四岁。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重八和他的哥哥们,姐姐们悲痛欲绝。草草安葬了双亲,没等朱家一群刚刚成了孤儿的孩子们走出丧父丧母的阴影,重八的大哥突如一场大病,几天后,便也随父亲母亲去了。 朱家一下支离破碎,家破人亡了。原来的八口之家,如今只剩下重八和他的一个姐姐,俩个哥哥。大姐在重八刚出生时,就已经病死。二姐早已出嫁;二哥,三哥因为家里穷,没有媳妇愿意上门,只好入赘给人家当上门女婿。成了孤儿的重八,不得已被二姐领走了。 五 二姐夫李贞是钟离县的一个渔民。终日以捕鱼为生,日子过得虽不是穷困潦倒,但也清清贫贫。重八十几岁到了二姐家里,就开始给二姐家拾柴捡粪。打柴的伙伴很多,没几天,重八就跟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每日清晨,孩子们上山打柴,都是满山遍野地去拾柴,等拾够了,才聚到一起玩耍一阵。重八却总是不急着拾柴,总要自己先玩够了,等小伙伴们都陆陆续续到齐了,聚到一起玩耍的时候,这才起身去拾柴。这时的重八总是往哪里一站,口中念念有词“大旋风,小旋风,都来给我刮柴禾……”话音落地,就见一股旋风腾地而起,由远至近,到了重八脚下,旋风停处,一堆上好的干柴就齐整整地码成了一堆,刚好够重八那双稚嫩的肩膀背的。重八只管拿来绳子一捆了事。别的小伙伴见了,也学着重八的样子,也大呼小叫地吆喝“大旋风,小旋风,都来给我刮柴禾……”只是凭他们喊破喉咙,喊破大天,也不见一根柴禾棒刮来。 冬天很快就到了。 到了大雪封山的日子,二姐家的柴禾垛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并且都是那种又好烧,又经烧的好柴禾。二姐笑了,二姐夫也笑了。邻居见了,都夸二姐有这么个又能干又勤快的好弟弟。二姐听了,只是抿着嘴笑。那天,一位邻居指着二姐家小山似的一垛柴禾堆说:“这么多柴禾,恐怕要烧到来年开春也烧不完。”重八一旁听了,说句:“只怕还不够一把大火烧的……”话音落地,就见柴禾垛忽地一下起火了。不等有人救火,就见一阵西北风刮来,火借着风力,呼呼地燃了起来,愈燃愈旺,尽管半个村子的人都赶来救火,最后,一座小山似的柴禾垛,还是烧了个精光。二姐,姐夫一气之下赶走了重八。说:“我这儿是容不得你了,你爱上哪儿就去哪儿吧……” 六 没爹没娘,没家没业的重八,象一片被风刮得到处飘零的树叶,风儿把他刮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离开了二姐的家,重八就开始四处流浪,到处乞讨。因为重八讨饭时从不给人家称呼什么,就经常地饿着肚子,有好心人教给重八,你就不兴嘴巴甜点,婶子大娘,叔叔大爷地叫着。那天,重八讨饭到一户人家,见一老妇人,重八就喊了句:“大娘,给口吃的……”话音才落,老妇人就倒下了。重八以为老妇人不肯赏食,又到一户人家,见比老妇人年轻的,不等妇人开口说话,先自叫声“婶子……”那被叫做婶子的听见叫声,不等做出反映,“扑通”一声,重重地栽到地上。重八不知妇人已亡,返身又去第三家,第四家讨要,见了老的叫大娘,年少些的叫婶子。结果,叫大娘,大娘亡;叫婶子,婶子死。消息传出去,一个村子的人都深深地陷入恐慌之中,再不敢叫这孩子去挨家挨户讨饭。村里人一商量,干脆,就让重八住到村头的一个早已废弃了的小庙里,然后家家户户轮流着,给重八派饭,并千叮嘱万嘱咐,从今往后,见了任何人,也不要称呼什么。重八似懂非懂地听着,又似懂非懂地点头。 自从没了爹娘,重八就觉着天地间似乎只有一个冬天了。从姐姐家被赶出来是冬天,转眼又是一个冬天,并且异常寒冷。天地苍茫之间,万物都萧杀了。就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傍晚,重八在他栖身的破庙里,遇见了於皇寺的高彬主持。一切都是缘分。当高彬主持路过重八安身的小庙时,不经意间朝小庙望了一眼,就见地下一团红光,高彬主持觉着差异,推门进去,就见一个衣杉褴褛,衣着单薄的男孩正蜷缩着身子躺在一堆稻草上呼呼睡大觉。高彬主持见了,万分惊奇,只见男孩穿着单衣单裤,身上也没棉被御寒,但男孩却睡出了披头盖脸的热汗。高彬主持知道这男孩不简单,忙晃醒男孩,问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在知道了这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时,高彬主持便问,“愿意跟我出家当和尚去吗?”重八仰着一张小脸问:“当和尚有饭吃吗?”高彬主持慈爱地点了点头。重八高兴极了,跟了高彬主持就走。 高彬主持领着重八来到於皇寺,后来改名叫皇觉寺,也叫龙兴寺。它座落在钟离县太平乡东十四里。庙不是很大,但院子里松柏苍翠,红砖青瓦,一尘不染。透着庄严,肃穆,透着神秘。重八进得庙门,见山门一幅楹联,写的是“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梦中人。”重八在楹联前默默地看罢,心中似有一种回家了的感觉。当天,重八便由高彬主持给“蓐顶”,用来表示已偿还一切业障之债,从此往后,永远解脱世间烦恼。法仪从简。完毕,重八就算是受过十戒的小弥沙了。 重八虽然只是於皇寺的一名行童,只负责干些杂活。打扫寺院,劈柴上香,点香烛,还经常值班报点,既烦琐,又挨累,但有了一日三餐的温饱,有了睡觉的地方,又远离了尘世的冷莫和苦难,告别了飘忽不定的流浪生涯,重八知足了。他想,这就是我的归宿,这就是上天给我的最大的恩赐,最好的安慰了。之前,重八由全村人挨家挨户轮流送饭吃的日子已经非常难过了,重八饭量极大,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顿饭可以吃下三个大男人的饭量。都是穷苦百姓,又逢乱世,加上天灾人祸,重八虽小,但也看出了他们的艰难。如今进了於皇寺,无论如何,粗茶淡饭,首先解决了温饱。重八怎么也不会想到,上天对他的恩惠,不仅仅是一日三餐的温饱,而是一个他那时做梦都不会想到也不敢想的比天还要大的恩惠。 风雨飘摇的元朝,那一年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钟离县城受害尤甚。到了秋天,该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庄稼却成片成片的枯死了,颗粒无收。流离失所的农民,为了活命,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乞讨。从来靠施主施舍的於皇寺,也面临着空前的饥荒。挨到这一年的十一月末,高彬主持告诉寺内的徒儿们,寺内开始罢粥,已经养活不起那么多的憎人和尚了,让他们各寻出路。末了,只留下重八一个小和尚,负责寺院的一应杂事。 那一天,高彬主持外出做法事,出门叮嘱重八,趁着这天好天气,把大殿好好清扫一遍。早些时候,於皇寺香火鼎盛,香客不断。大殿内外,一尘不染,而今连年战乱,百姓生活窘迫,又加上大旱之年,寺院的日子不好过;威风不再,铅华已被洗尽。就连山门的采釉也一块块剥落,庙门之上的门盈也字迹模糊,透着颓败。庙门冷清,终日难见一位香客。往日大敞四开的庙门,如今都关着,就连一惯管教甚严的高彬主持,也终日没精打采,显得懒散疲惫。 多日不曾打扫寺院,大殿内,佛像上都落满了厚厚的一层尘土,打扫起来十分吃力。重八干了一个时辰,连一尊佛像都没打扫干净,心里着急,一不小心,被一尊伽兰神像给绊了个大跟头。重八爬起来,气不打一处出,举起扫帚就朝伽兰神像狠狠打下去。打累了,冲着满殿的神像发起了脾气,“出去……出去……”本是一句气话,不想,诸神竟真的都动了笨重的脚步,扑通,扑通地相拥着出了大殿。被这一切惊呆了的重八,忘了叫诸神像停住,那神像就一个个径直朝寺外走去,重八这才想起赶紧叫诸神像停住。 回到大殿,重八很快就将大殿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看时间尚早,重八找个地方就躺下了。 正是阳春三月。南方的气温本来就比北方早两个月迎来夏日,偏这年的夏日来得又早,才是早春,却已是热浪滚滚,如同六月的夏日。 重八干了大半天活,又累又热,躺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重八突然被一阵严厉的呵斥声唤醒。睁开眼睛一看,是高彬主持回来了。重八慌忙起身,一看,已是午后大半晌了。高彬主持面露愠色,黑着脸训斥到,“谁让你把大殿的神像都请到院里去了?”重八这才想起竟忘了把大殿的神像请回大殿来。到了院里,仔细一瞧,只见诸神像在阳光下暴晒了四五个时辰,一个个早已是汗流浃背热气腾腾了。高彬主持责怪重八不该把村里一帮无赖邀到寺里来。重八声辩,“我没有邀外人来呀。”高彬主持厉声喝道,“难道是你一个人搬动了这满院的神像?难道诸神像会自己走出大殿去?”重八委屈地说,“就是他们自己出来的吗。”高彬主持见重八说得愈发地奇了,打断他的话,说,“那你再请各位神像回到大殿上来…..”重八听罢,冲着满院的神像说,“都回去把,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话音才落,就见一尊尊神像,个个拖着沉重疲惫的脚步,扑腾,扑腾地挤着往大殿走。进了大殿,又按照个人原先的位置,重新站好,竟跟之前的位置丝毫不差。 惊呆了一旁的高彬主持。 高彬主持说,“我再不敢留你,你奔有出息的地方去吧。” 重八说,“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撵我走?” 高彬主持这会儿刚刚缓过气来,看着重八,疼爱地说,“青灯佛卷,陪得了你一时,陪不了你一生。这里终不是你长居之地,出去吧,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回,会有好处的。去吧……去吧……” 九 这一年,重八十六岁。 离开於皇寺,重八开始云游四海,到处化缘。重八所到之处,山川虽绣,百姓却都是民不聊生。一路走来,一路箫杀。重八一路奔着有炊烟的地方去化缘,累了,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那一日,重八从早上开始走,走了一天,不见一家炊烟。正饥肠辘辘,偶遇一算命先生,自称“胡铁嘴”。胡铁嘴一见重八,不由大吃一惊,只见眼前这位小和尚虽然破衣烂杉,虽然神情疲惫;一只钵,一顶破箸帽,长相奇特,却气宇轩昂,眉宇间透着一股帝王之气。胡铁嘴看罢,不由大声叫到: “此乃吉人天像。” 重八听罢,问道,“此话怎讲?” 胡铁嘴说,“你命里之贵,它日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重八听罢,大喜。说,“它日我若贵为天子,必将重重酬谢先生。” 重八一时高兴,即赋菊花诗一首: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趁着高兴,又野卧一则: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没了寺院的清规戒律,没了高彬主持的严厉管教,重八就象一只出了笼的小鸟,重获新生。自己想飞哪就飞哪,想怎么飞就怎么飞。一个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无牵无挂,倒也自在。从这年的春上,到至中七年,重八的足迹踏遍了河南南部的山山水水。他熟稔了这一带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虽然遍尝了人世间的辛酸苦辣,饱经风餐露宿的种种苦难,这一切无疑为他日后的腾达,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公元一三四八年,历经千辛万苦的重八,终于结束了他为期四年的流浪生涯。这年的十二月底,又重返於皇寺。 这时的重八,表面上看,还是那个小和尚,每日里诵经,打坐,化布施,作道场,外加上香,劈柴,提水,识字;还是一顶破箸帽,一个小木鱼,一只破瓦;内里,重八却脱胎换骨为另一个朱重八。他不再是那个只要填饱肚子就别无它求的小和尚了。他每日里习文练舞,勤学苦练,广交天下豪杰,只等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回,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重八凭他睿智的目光预测到,这一天不会很久。 公元一三五一年,天下大乱,红巾军起。起义军高唱: 天造魔军杀太平,不平人杀不平人。 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 起义队伍如星火燎原,很快遍及大半个中国。桃花园外的朱重八,虽然对这一切早已有了耳闻,也想跃跃欲试,但他更相信机遇。他相信上天会给他制造机遇的这一天。 从那一天开始,重八那颗骚动的心,从此不再平静。 机遇就在这个时候不约而至。那天,重八突然收到他儿时的伙伴汤和从濠州城里写来的信,汤和已参加了红巾军,并做了千户。汤和在信中劝重八去入伙。重八看罢,沉思良久,机会说来就来了,这让重八激动不己,恨不能脱下和服,飞着去找汤河入伙,可机会来得太快,太突然,不容重八细细思量。重八清楚,投奔红巾军,一着不慎,若被元军发现,是要掉脑袋的。重八不怕死,但他那颗脑袋是要留着日后干大事情的……思前想后,想后思前,稳妥起见,重八最后还是把信烧了。几天后,汤和又派他手下的一个同僚来找重八,说那封信已经被人发现,弄不好,会告到元军那里,遭来杀头之罪,要重八快快抉择,是逃还是投奔红巾军。踌躇间,儿时放牛的伙伴周德兴从外乡回来。重八见了,忙把汤和劝他入红巾军的事说了,要周德兴帮他拿个主意。周德兴从来都是听重八拿主意的,问他时,他一时也没了主意,说,还是向菩萨讨个卦吧。重八一听,正合他意。忙进入大殿,上了香,拜了菩萨,,然后拿起案上的两块爻来卜卦。占卜时掷在地上,视其反正,以定吉凶。重八先卜是出去逃难还是留在庙里,卜了三次,都是凶卦;再卜是否投奔红巾军,结果就是吉卦。 重八不再犹豫,决定顺从天意,投奔红巾军。 时年重八二十五岁。 十 公元一三六七年,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谁也不会想到,当年那个从於皇寺走出来的长相奇特;大鼻子,粗眉毛,圆眼睛,前额向前凸凸一大块,下巴比一般人长出一寸多;脸庞黑黑的,凹凹脸的小和尚朱重八,就是十五年后,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称帝后,不忘当年许他日后必贵为天子的胡铁嘴,命人将其招到南京。问他想要富,还是想要贵?胡铁嘴说,“这两样东西我都不要。”朱元璋问:“那你想要什么?”胡铁嘴说,“但求一符,以周游天下。” 于是,朱元璋拿出自己的扇子,在上面题诗一首: 江南一老叟,腹内罗星斗。 许朕做君王,果应仙人口。 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 持此一握扇,横行天下走。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1 条评论:
I have http://www.gather.com/viewArticle.action?articleId=281474980853206
I have http://www.gather.com/viewArticle.action?articleId=281474980853214
I have http://www.gather.com/viewArticle.action?articleId=28147498085323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