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4日星期三

《从历史..影片《茉莉花开》》

电影《茉莉花开》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女人的故事:茉、莉、花这三个不同时代女人的故事。前两代生活在旧中国花花世界的大都市——上海。茉和莉最终没能逃脱感情之纠葛,而是掉入悲剧的陷阱:无奈、绝望、失败感充斥着她们本应多姿多彩的人生。到了花这一代,花学会了选择自己想要的一切,懂得该如何面对和选择自己的生活。  茉生于旧时代的小康之家,父亲早逝,在单亲家庭中,茉由母亲一手带大。一次偶然的机会,茉被电影公司的孟老板选中。从此茉一生的命运发生变化,步入到演艺圈,成为了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可是,好景不长,辉煌的明星生活很快逝去,茉怀上了孟的小孩,孟要茉打掉肚子里的孩子,茉坚决拒绝。孟老板不是个坏人,挺有质感,影片中他在瓢泼大雨里等自己爱的人开门,爱的人怀着他的孩子,但又不理他。战争已经爆发,日本鬼子进入了上海,孟满面愁容,内心极度的悲伤。他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坏人,当然从结果看他伤害了茉,但可以肯定地说在茉的内心深处对孟不会全是恨,一定还有很多挂念。不久,茉生下女婴,失去了明星的光彩。茉为自己的女儿取名叫莉。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孟老板逃到香港,茉从此成了单亲母亲,生活的起伏跌宕让茉对女儿莉充满了怨恨。人生短暂,一切仿如突如其来的梦:碰到了孟老板,上了杂志封面、试镜了、拍戏了、然后怀孕了,所有这些事件似乎发生在一瞬间,没人能预料,不管是她还是她母亲。接着一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事情:孟先生离开了,孩子出生了,她醒了,要面对现实过那种醒后的先生生活了,她不可能再逃避。要生存,她首先面对的就是这个孩子,但作为一个曾经充满梦想的女孩,她很难面对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把生活的怨恨完全发泄在女儿莉的身上。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影片,不知孟用了什么魔力勾到了茉心中的哪一根筋,影片似乎没用空间来展现,或鄙人才学浅陋没领悟。难道是影片开头孟走进照相馆的那场戏?孟用对茉说着几句英文,样子神神秘秘的,或许孟就是想把眼前这个漂亮可爱聪慧的小女孩弄得云里雾里一些,这样更能展现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以此来展现孟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男人不是挺“拽”的么,一半生活在梦里。如果说茉可不可爱,实在太简单。茉,她有吸引力,也非常可爱。茉,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受害者,茉与孟之间有一拍即合的东西,有互相吸引、互相利用的东西。这种东西不能说就不好或不对,原本相互吸引的孤男寡女,在兴奋时难免会做错事,是人性之释然,不能简单地怪罪于欲望惹的祸,这里当然是真挚感情的流露,不存在谁成心要害谁。孟对茉有喜欢、有热爱的成分,也有勾引的成分;孟懂得欣赏茉的年轻、孟赞赏茉的美貌、孟挖掘茉的才华,孟将茉的才华通过电影人物的表演技巧——让其才华发挥到极至。“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远远还不够,孟觉得茉非常好,是他发现了茉的天赋,上他将茉造就成为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这种喜爱是装不出来的,是真实而又发自内心的欣赏。孟在战争临近时还来旅馆里找茉。说实在的,很多事情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代的大背景造就出人不得不接受的或悲剧或喜剧的故事。   人到中年之后,茉仍生活在曾辉煌过的明星生活的回忆中,她无力自拔,总把那段生活想象得更加浪漫。她幻想着,如果不是战争爆发,自己或许更加辉煌。她始终脱离现实而生活,对自己的生活很不上心。但这样反而显得她更加可爱,她从头到尾都没活明白过来。她对自己的私生女莉要求并不严厉,但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母性的本能、一点点关心。有时,她注视着女儿,觉得女儿比自己年轻时土气多了。当女儿莉冤枉了自己的女婿,进而失去了女婿、吃了天大的亏时,茉才表现出那么一丝母性的本能,但也非常的淡。  莉因为无法理解母亲和自己的关系,想摆脱家庭,离开母亲,对自己与母亲这种关系的形成原因似懂非懂。她只是从别人那听说了一点点,但她不会去问母亲,她不想融入这种环境中,想逃避,想离开,但她没理由也没地方可去。终于,莉找到了爱情,自以为同时找到了离开母亲的理由和地方。她宁愿忍受对方艰苦的家境,只为了想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但她内心长期的压抑来自丈夫和自己的家庭,于是她对任何事持怀疑态度,甚至怀疑丈夫与养女有染,因为孤独怕失去丈夫,这种不正常的心态最终导致悲剧的结果,她内心深爱的丈夫自杀了。丈夫并没有猥亵养女,一切都是莉的幻觉,丈夫自始至终都是心地善良的好男人,整个悲剧是莉的幻觉造成的。丈夫和莉是在大学里认识的,丈夫是学生会的干部,是一个意气风发充满理想的阳光型男孩。丈夫简单又单纯,因为莉主动追他,才喜欢莉。丈夫对莉的喜欢也非常单纯,结婚后,这种对莉喜欢的情感更多地转化成了为人丈夫的责任感。后来莉不能生育,丈夫安慰她说“事业第一,孩子第二。”其实没有孩子对男人的打击也很大。莉内心长期的压抑和怀疑一切的态度,终于让自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莉诬陷丈夫猥亵自己的养女。总之,丈夫是悲剧性人物,丈夫悲剧的根源在于娶了莉,在于婚后被莉怀疑;另一方面在于那个时代的氛围,很压抑,被冤枉,又没有办法为自己辩白,如果是今天,丈夫有机会辩白的话,他是不会自杀的。  花童年时,母亲莉因精神失常而失踪。花没了母爱,跟着外婆茉一起生活,与外婆相依为命,从小学会独立生活,而生活环境的大改变,让她不再像上两代人那样孤独无望地生活着。花与外婆有代沟,观念不同,所以,花虽不大与外婆聊得来,但祖孙相隔的两个女人有了深厚的亲情,两个女人彼此深爱着对方,这不仅是老一辈与晚辈间的爱,也是发自母性的强烈的爱。花很独立、也很坚强,面对生活、爱情她表现出来的都是那么的自信,也是那么的乐观,在发生感情危机时她能勇敢地面对,挑战生活,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幸福的家庭。  花,这个被领养的女孩,演绎了一出“痴情女子负心汉”的辛酸故事。她成长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下,在“上山下乡”时认识了小杜,也爱上了小杜。历经沧桑,她望着合家欢乐的情景,没有伤感,没有忧愁,她想象着自己与丈夫小杜也会有这种合家欢乐的幸福,所以,幸福的笑容尽情地在自己的脸上绽放。为了爱,她将终身托付,为了爱,她亲送丈夫踏上求学的列车,最终换回的却是无言的孤单。在花的身上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母亲们的勤劳、坚毅的传统美德,花可以没日没夜地工作、持家,花可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男人远走高飞,花可以在狂风暴雨中独自生下女儿。花嫁给了没有一点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小杜后,花坚强地与生活抗争,发现对方有了外遇而自己却怀孕时,坚决地提出了离婚。  今天看来,小杜的不忠、小杜的离家出走,都可以被人理解,我们现在也不能以一个短时期的标准来评价小杜的所作行为就是不道德。小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小杜对花刚开始还是有那么一点爱情的,但关键是小杜不是像一般的恋人那样爱到深处才去结婚的,小杜与花结婚的时候很勉强,不仅仅是花一厢情愿地爱着他,还因为小杜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应该结婚了。而且两人都回城了,都有了稳定的工作,条件也差不多,小杜是为结婚而结婚,他不像花那样,花是深爱着小杜而结婚的。外婆茉从一开始就不看好小杜,尽管外婆茉坚决反对他们的婚姻,但是,花还是自作主张地与小杜结婚了。所以,小杜婚后,完全不尊重妻子花,他在外边偷情,没有责任感,为了自己的所谓理想,抛妻弃女,不顾家庭而一个人去外边闯荡;但设身处地站在小杜的立场上想小杜,也可以被理解,因为小杜结婚时并不是因深爱花而结婚。小杜经历婚外情后,对生活对花都有了新的认识。小杜最终也成为了悲剧式人物,多年之后的漂泊生涯,小杜终于认识到自己和花那段感情才是最真实的。于是,他回来找花,但,花已经另嫁他人,小杜远远地望着花的背影,留下的是无尽的凄凉和怅然。影片看到最后我完全能理解小杜当年的选择,人在年轻的时候总会以理想为借口,做出一些将来可能会后悔终身的错事。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生是不可能重新来过一次的,失去的东西往往意味着永远失去,永远都找不回来了。所以,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充满了遗憾的人生,也是不堪回首的人生,实在是令人无限的感伤。  茉的隐忍、莉的辛酸、花的坚强,看来都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只是这些主题少了一种洞穿心灵的力量,这种缺陷源自影片的叙事方式,过于琐碎的章节式叙事方法,三代女性的沉浮故事构成影片庞大杂乱的剧情,影片的致命伤也恰恰在于这些生活的琐碎的片段冲淡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另外,《茉莉花开》还缺少一条贯穿于至始至终的主线,茉虽然是贯穿通片,但明显是前重后轻。而很明显地看出,莉与花两段故事缺少内在的联系,随着莉的离家出走,莉从此便在花的生活世界里消失掉了,这使得影片最终成为三个女人故事的简单的堆砌。更令观众们扼腕长叹的是,中国的电影人几乎都在一个狭隘的时空范围内为自己个人的经历而唏嘘,为个人的遭遇而感叹。所以说,《茉莉花开》并非经典之作。  “一部反映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女人的命运。”这是媒体对侯咏《茉莉花开》的主流评价。  然而,当我静静地观看完这部电影,脑海里始终浮现着、联系着张洁那部获得第六届矛盾文学奖的历时十二载,潜心撰著的那部凝重恢弘、空灵隽永的长篇力作《无字》来,同样也是写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写出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无字》的文字灵动洒脱,情节精妙跌宕,人物复杂逼真,布局宏达伟阔。好似一部雄浑的交响乐,一个回旋又一个回旋,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进行着灵魂的拷问,留下无尽的思索,实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太深重的苦难恐怕难以表述,太饱满的感情恐怕无法言说,是曰《无字》。读者却通过读《无字》,得以看到作家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苦苦寻觅,听到作家对新世纪的美好祈盼。  或许因为本人曾不止一次地读到过这样的评论文章,“《茉莉花开》就像一本平俗的记录着‘妇女生活的流水帐’,里面琐碎地记载了妇女生活包含的情感与命运,有世俗的诱惑,有名利的喧嚣,有痴痴的爱恋,有淡然的隐忍,有悲凄的不幸,有逆境的刚毅,只是这一切趋于平淡与流俗,缺少一个核心的灵魂。”固然,当我观看完影片之后,“妇女生活的流水帐”这一连串的字符就在开始游走于我的脑海之中,并演化为对《茉莉花开》这部还不错的电影的总体评价:一部不错的但称不上经典的女性主义电影

没有评论:

相关文章:

 
Blogger by [ 小说文学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