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

《黄楼断魂》

 起子

  公元一千七百九十九年,即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二夜晚,送年的鞭炮刚刚响过,一场大雪铺天盖地而来,一直到了初三的早晨还没有停下来。北京城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高挂在大门和屋檐下。到处是一片吉庆的景象。然而,京城中心的皇宫里却大不相同。宫内的人们神情紧张,脚步匆匆。以养心殿为中心,宫女、太监来往穿梭,不时还有王公大臣出入,他们个个表情凝重,神色惶恐,新春佳节的气氛似乎被那高高的皇城大墙挡在外面。

  终于在中午时分宫内传出了仆告:太上皇乾隆于当日上午巳时驾崩!

  在位六十年,执掌政权六十四年的一代著名帝王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走过了他漫长而豪华的一生,终于放下了他掌管半个多世纪的权柄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9岁。

  皇宫四面的城门大开,宫里的人员一批又一批出宫,紧急通知各部寺衙门及在京四品以上官员进宫吊唁。同时又以六百里快报通知各直省督抚衙门,并由督抚衙门告知州、府、县衙,将太上皇驾崩的消息诏告天下,全国举丧致哀。

  紫禁城大小城门、宫殿都摘下了节日刚挂上去的南瓜形的大红绫灯,取而代之的是冬瓜形的黑白纱灯。檐下、门楣都镶挂上白布黑纱,连宫内的树木山石也都被白绫白纱所缠绕着。整个皇宫一片银素,与漫天的大雪浑然一体。

  一

  天渐渐黑了下来,乾隆帝的遗体已经安入棺内,灵堂就设在寿皇殿,几十位僧人在诵经超度,王公大臣们不断进入灵堂吊唁守灵。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墉吊唁完毕准备值班守灵这时,一位太监悄悄地来到的身边拽了拽他,刘墉便随着太监出了灵堂。

  太监说:“刘中堂,皇上要你去上书房议事。”

  “上书房?”刘墉感到奇怪:“皇上到上书房干什么?”

  “我也不太清楚,让你去,你去就行了。”太监说。

  寿皇殿离上书房距离本来不算太远,很快就到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身穿素服,正坐在里面等他。刘墉见到嘉庆便上前跪拜:“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

  “坐吧。”

  “尊旨。”

  刘墉坐下来,四下一看,发现已经来了不少人,有王杰、纪昀、董诰、庆桂、福康安等六、七个人。刘墉纳闷:看来皇上要开一个御前会议,可这个会议出席的人员有点怪,要说是军机会议,还有不是军机处的官员,如果是内阁会议,还有不是大学士的官员。最令人不解的是身为内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和珅没有到会。仔细一琢磨他马上感觉到:有戏!

  刘墉刚坐下来嘉庆帝就说话了:“诸位臣工,你们是不是有点奇怪?今天来到这里的都是朝廷重臣,可是里面还缺一个人,就是和珅.不用奇怪,今天朕把你们找来的目的就是一个:解决和珅的问题。”

  嘉庆开宗明义,说话直奔主题:“诸位臣工都知道,和珅在朝多年,他结党营私,干了不少祸乱朝纲的事情,已成养虎为患的地步,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今天朕只召集你们几位朕非常信任的大臣来商量此事。朕主意已定,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刘墉彻底明白了:嘉庆要对和珅动手了!

  刘墉知道,嘉庆早晚要对和珅动手的,可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上午太上皇刚刚驾崩,下午嘉庆就按捺不住了。四年前,太上皇乾隆爷虽说是已经退位,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手中的权力,一切还是他说了算。嘉庆这个嗣皇帝形同虚设,而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唯乾隆太上皇旨意是从,嘉庆虽然恨之入骨,但也拿他没有办法。现在乾隆已死,和珅倒霉的时候也就到了。

  “各位,”嘉庆接着说:“你们有什么想法今天都说出来给朕听听。”

  “皇上英明!”第一个说话的是内阁大学士王杰,他首先站出来表态:“和珅在朝几十年,乾隆爷一直对他恩宠和器重,但他私下里却是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因此,这个人不能再留了。”

  在各大臣中与和珅结怨最深的莫过于王杰和纪晓岚,刘墉也算一个,他们之间的关系几乎到了冰炭同炉的地步。因此要查办和珅,这些人都是积极分子。

  “启禀皇上,臣有话要说。”刘墉说话了。

  “刘爱卿有话请讲。”嘉庆就想听听刘墉的意见。

  “臣以为和珅的问题必须解决,而且不能太慢,省得夜长梦多,中途又生出若干麻烦和是非来。不过还要一步一步地来,就象剥竹笋那样。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先解决他手中的权力。”

  “以你之见应该怎样解决?”

  “首先要免去和珅的职务,因为目前他还是首席军机大臣,在朝多年,党羽极众。他还是九门提督,负责着京城和皇宫的守备,不能再让他发号施令了。其次,要暂时停止军机处的事务,和珅长期把持军机处,任意封锁消息、扣压奏报,问题很多,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要再出什么不测。免职以后,把和珅软禁的宫里,不让他回家。还有,和珅为官几十年贪污受贿,搜刮民财,他的家产富可敌国,查办和珅势必要抄他的家产,但为了避免他的家人转移和匿藏财产,就要先派人全面封闭和府。同时控制好他的管家刘全。这个人是和珅的管家,他依仗着和珅的势力做了不少坏事,而且他对和珅的事情非常了解,要查办和珅,他是个重要人物。”

  “好,就这么办。”嘉庆说:“朕明天就下诏,夺免和珅的全部职务,让他暂时给先皇守着灵吧。同时还要暂停军机处处理事务的权力。刘墉,你即刻拟一道旨发给内阁、各部院衙门、直省督抚、布政、按察以及军营带兵大员。以后有事直接奏明朕本人,不需要再呈军机处,也不准将奏章副本给军机处。总之,所奏之事不能让军机处知道。如果大员们有要事奏报可以直接面朕,朕可以马上召见。在朕另有旨之前,军机处发出的任何指令,各部院督抚及军营大员均不得执行。”

  “遵旨。”刘墉答道。

  “臣有事要奏。”一直没有说话的纪晓岚发言了。

  “讲吧。”嘉庆对于纪晓岚较有好感,尽管他以前很少与纪晓岚打交道,但他知道纪晓岚是当代一大才子,所以也很想听听他的意见。

  “皇上,臣以为和珅这个人罪大恶极,对朝廷对民众都是一大祸害,因此这次查办他是理所当然,但有个问题皇上需要考虑。”

  “什么问题请直说。”

  “自古以来,先帝驾崩马上就诛杀大臣这种事情是不多见的,搞不好会给天下留下口实,这样还涉及到对先帝爷很多问题的评价。”

  纪晓岚说得很含蓄,但嘉庆完全听得出来。这也是他所顾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天下人都知道和绅是乾隆的宠臣,特别是后期,乾隆一行一动都离不开和珅.乾隆刚去世就对和珅下手,从感情上让人很难接受。当然主要问题不在这里。他相信,查办和珅无论是官员还是民众肯定会拍手称快。别看他和珅在朝为官几十年,但在朝廷里真正和他一心的没有几个。值得考虑的是以后史书上如何记载这件事情。嘉庆也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个不清不浑的名。刚才纪晓岚所说的问题也正点在了要处。

  “按纪大人的意思,暂时还不能办他?”嘉庆沉着脸问。

  “不,不不。”纪晓岚急忙说:“臣不是这个意思。臣以为和珅不但要办,还要严办。不过要出师有名,一行一动合乎常规。现在马上要办他,先要找出个理由来,再按照《大清律例》马上启动法定程序。臣的意思是首先要有人对其进行弹劾,当皇上接到弹劾意见后,即可着令各部院,各直省督抚提出意见,这也就算是打打招呼吹吹风。让官员们出来说话,由众官员们造成一个参奏他的大气氛,以后的事情就好进展了。”

  “这个办法可行,”嘉庆说:“不过,纪晓岚你说说看,用个什么理由先把和珅控制起来?”

  “臣有一法,”纪晓岚接着说:“从圣祖开始到现在,皇上驾崩,遗体从来不放在寿皇殿,因为寿皇殿是祝皇上长寿的意思。这次先皇归天是和珅和户部尚书福长安负责后事的,他们却把先皇的御体陈放在寿皇殿。就这一件事就可以治他的罪。”

  “有理。”嘉庆说:“关于弹劾程序的启动,就由纪爱卿着办吧,越快越好。”

  “皇上,”纪晓岚说:“关于弹劾问题,臣以为还是由刘墉刘大人掌管吧。刘中堂一直掌管吏部和刑部,以前还总领过御史台,现在的御史很多是他的旧部。由他安排,事情就顺畅得多了。”

  “刘中堂,现在哪些御史在京?”嘉庆问。

  “禀皇上,”刘墉说:“左都御史吴省钦是和珅的党羽,这个人是万万不能用的,现在在京的御史还有好几人。臣以为要首俱纠劾和珅可以用六部给事中广兴、王念孙二人。他们都敢于直言,而且对和珅的情况和各位大臣的意见都比较了解。不过,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墉,人家都说你的胆子比脑袋还大,以前在先皇面前都可以大喊大叫,今天在朕面前怎么吞吞吐吐起来。”

  “哪里,哪里。如果这样那臣下的肚子还能装得下胆子吗?”刘墉笑了笑说:“以臣下之见,首俱纠劾之事,大臣们就不必插手了,皇上现在就应把都察院归于自己直接控制之下,广、王两位御史直接听命于皇上。对于和珅的问题实际上皇上比谁都清楚。”

  刘墉心里很清楚,对于和珅的最终处罚关键是个罪行性质问题,如果单纯是贪、索或结党营私问题,皇上不见得要他的命,如果把罪定位在冒犯皇权、祸乱朝政上,那么和珅他就非死不可了。所以,要怎么办一开始就必须按皇上的路子来,而且对和珅该如何办现在也只有皇上自己最清楚。

  嘉庆心想:好你个刘罗锅,你也够精明的。他微笑了一下说:“这样也好,明天你就宣他们两个来见朕。”

  “遵旨。”

  “庆桂。”

  “臣在。”

  “明天你马上接任九门提督之职,严令各官员兵士恪守职责,有不听令者可以先斩后奏。并派兵监视和府。和府所有的人一律不得外出,外面的人一律不得入内。特别要看好他的管家刘全。这个人既是和珅的同党,也是重要的证人。如果他不在家,就着令使人缉拿。朕给你调兵符。”

  “遵旨。”

  二

  正月初四早晨,天刚刚放亮,在寿皇殿守了一夜灵的和珅感觉到非常疲劳,僧人的木鱼声和诵经声使他头昏脑涨。他知道,今天京外的若干大臣就要赶来皇宫电唁太上皇了,又是一个忙碌的一天。他怕吃不消,就向户部尚书福长安打了个招呼,到东耳房稍微休息一下,打个盹,以便应付今天的事务。他刚闭上眼睛,主事太监郝士林就来到寿皇殿。他没有进寿皇殿,而是站在院子里喊到:“和绅、福长安听旨。”

  和绅听后急忙起身,整了整衣帽跑到院子里,他看见福长安已经跪在地上了,也马上跪下。郝太监展开圣旨宣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九门提督和珅,户部尚书福长安在先皇驾崩后,违规越制,擅自将先皇御体安置在寿皇殿内。违背大清祖制,不合朝中体例。据此,免去和珅、福长安朝中所有任职。着令两人昼夜守值殡殿,不得任自出入,等候发落。钦此。”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剥去顶带花翎。”

  “喳。”

  郝士林对身边的侍卫说:“你们好生伺候和大人、福大人,出了什么事情拿你们是问。”

  “喳。”

  接到圣旨后两人一头雾水,战战兢兢地回到了寿皇殿。

  和珅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因为把先皇的御体放在了寿皇殿?不错,历来的皇上归天之后没有放在寿皇殿的,可是也没有规定必须停放在某一个地方。前边几个皇帝归天后也都不是在一个地方停放,《大清律例》中也没有规定应当放在哪里。

  他坐下来仔细一想:不对!事情好象没有那么简单,先皇御体停放只不过是个借口。他估计,不!他确信,嘉庆帝要对他动手了!想到这里他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冷汗从他头顶上冒了出来。他又回头看了看福长安,心想:福长安呐,这次你可是要跟着我和珅倒霉了。

  和珅没有料到乾隆太上皇这么快就走了,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前天上午他还陪着太上皇说笑,太上皇还极有兴致地做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谁知下午就发病了,不到一天就完了。他知道当今皇上对他很不满意。当年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奉命巡视山西,他曾经让山西巡抚监视太子的行动,后被太子发觉。当乾隆决定要让位给太子的时候他曾不止一次公开和私下说服乾隆不要这样做。这些事情估计嘉庆皇帝也知道了。可是当时他的处境也很难哪,嘉庆登基后,一个是太上皇,一个是嗣皇帝。一个虽说是退位了但一直把着大权不肯放手,一个已经登上皇位虽然还说了不算,不过早晚他是要说了算的呀。和珅左右为难。如果为了讨好新皇上而得罪了太上皇他马上就得完蛋,如果只顾巴结太上皇而得罪了新皇上他以后也得完蛋。最终他选择了后者。他二十多岁开始入仕做官后就一直伴随着乾隆皇帝左右,一步步爬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现在什么都有了,金钱、权力、府邸、女人、名望等等,可以说是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这些都是先皇给的,他对先皇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奴才,忠贞不二。他知道,虽然这些年他培植了大量的党羽,把持在朝廷不少部院和地方,其中不少还是封疆大吏,但他更清楚,在朝廷上下他的对立面也很强大。朝廷重臣里面真正与他合得来的很少,象刘墉、王杰、纪昀、朱圭这些人都恨他恨得牙根痛,他也对这些人恨之入骨,也总想办法排挤、打击他们,但这些人的势力也不小,在乾隆那里也很受器重。就象刘墉,他主事吏部和都察院多年,从他门下出去的人并不比他和绅少。乾隆也不是个傻瓜,他在用人上很有数,谁都要用,谁都给予权力,但谁也不能专权,所以他在和刘墉他们争斗中谁也战胜不了谁。一旦乾隆已经不在了,时局就很难说了。所以他期望乾隆多活些年,越多越好。只要乾隆活着谁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包括皇上在内。乾隆爷再活十年,他就准备以后告老辞政,离开皇宫。那时谁也不会和他过不去了。谁知乾隆太上皇这么就走了,而且嘉庆这么快就对他动手了。他仿佛看到了嘉庆那一脸杀气,看到了王杰、刘墉他们那一张得意的笑脸。他感觉到前面是一个黑洞,一个不见底的黑洞。

  不过,他还有一点侥兴心理,他认为在根本利益上他并没有和嘉庆发生过冲突,更没有篡位夺权的野心,就是再借给他十个胆他都不敢想,他永远是个奴才,无论是谁当皇上他都是个奴才。所以,皇上可能要治他的罪,但未必就是要致他于死地。只要不死就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总有一天他还可以缓过气来的。

  但是和珅又一想:有王杰、刘墉这一帮人在皇上周围,他们会轻易地放过我吗?

  他闭上眼睛默默地祷告着:先皇乾隆爷啊,你的灵魂还没有走远,请您保佑奴才吧!

  三

  庆桂接过九门提督的大印后马上轮换了各门的守备官员,并且派兵包围了和府。刘墉曾提醒他:和珅的宅子不光是德胜门内什刹海那一座,其它如海淀的淑春园、北长街甚至承德避暑山庄、盘山等地都有他的园子,所以他又拿着皇上给他的令牌从西三旗兵营调来了一千旗兵使用。

  正月初八,庆桂接到了圣旨:令他带领官兵跟随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星查抄和府。他不敢怠慢,马上带领兵丁三百人到仪王府报到。

  上午,在仪、成两亲王的率领下,首先来到了位于什刹海和珅府邸。庆桂当下对参加查抄的官兵发布通令:各部所参加抄检之官兵务必尽守职责,对于和府所有的房屋院落一处一处、一间一间逐个搜查,不得有所遗漏,并按数逐一造册,如有遗漏者板杖重责。所抄之物妥善保管,不得毁弃,更不得据为己有,如有中饱私囊者,杀无赦。

  仪、成两亲王,手持圣旨直奔和府的正堂锡晋斋。传令将和珅的家人奴仆全部集中在一起,然后宣读了圣旨。府中各处角落尽有兵士把守,家人、奴仆严禁随便走动。宣读完圣旨后两位亲王就坐在正堂吃茶等待,庆桂带领兵士开始查抄。

  这一下可热闹了,和府上下一片惊慌,呼号啼哭声此起彼伏,和珅的妻妾们更是一片慌乱,当场就昏倒了好几个。和珅的一个妾,名字叫苏卿怜,苏州人。此女十多年前曾经是浙江巡抚王丹望的小妾。当年和珅奉命查办王丹望时发现她长得漂亮动人,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后来王丹望因贪污赈灾粮款被查出后诛杀,和珅就把苏卿怜据为己有,做了宠妾。这位美女十几年前在查抄王丹望的时候正在王府迷楼上吃燕窝汤。查抄兵士一到,把她吓了个半死。她跟了和珅后倒还过了十几年荣华富贵的日子。这一天她也是刚吃完饭,在准备梳头,大祸突降。听完圣旨,她马上昏死了过去,把刚吃进去的饭全吐了出来。她两次当大官员的妾,两次被查抄,命运就是这样来捉弄她。

  仪亲王和成亲王正在锡晋斋正堂里欣赏着和珅那满屋子的古董、金银工艺品,忽然有一兵士来报:“启禀仪亲王、成亲王:后堂发现了一个夹壁和一个地下库。庆大人请两位亲王过去看看。”

  “发现了什么?”成亲王好奇地问。

  “回成亲王:是个金银珍宝储藏库。”

  “噢?走,我们去看看。”

  仪亲王、成亲王随同兵士来到了后堂。庆桂正指挥着兵士在扒墙,当墙被扒开以后在场的所有人的眼睛都直了:整个厚厚的一堵墙都是半尺长的黄金块垒起来的,外面的阳光射了进来照在墙上,光闪闪的把屋里的人脸上都涂上了一层金色。

  “不会是我在做梦吧?要不就是我的眼出毛病了。”成亲王回头看了看庆桂,嘴里嘟囔着。

  “您看,”庆桂指着墙边刚扒开的一个洞口说:“这里还有个地窖,里面的东西更多。”

  他们随着兵士下到了地窖,只见里面堆满了无数的金银珠宝。有龙眼大小的珍珠串成的手串,有鸡蛋大小的红宝石,有数尺高的金罗汉、玉马,还有几百两一个的金银元宝,几千件金碗、银碗,还有洋表、自鸣钟、端砚、古董等第不计其数。把在场人都惊得瞠目结舌。

  又有人来报:别处也发现了类似的藏宝之处。

  庆桂马上再次发布命令:务必小心,仔细搜查,严加看管,认真清点,据实造册。

  对和府的查抄整整进行了一天才结束。仪亲王、成亲王和庆桂着令所有全部财产就地封存,严加看管。和府的妻妾、管事统统发入刑部大牢,奴役、婢女集中禁管在东部几间厢房里听候发落。

  第二天、第三天又连续对和珅在京城的其它宅院进行了查抄,并着令承德避暑山庄的守备官兵对和珅在当地的宅院查抄。几天下来收获甚巨,他们在查抄完备后又用了一天时间将所查获的财产汇总造册,并制作了十余份财产明细副本,以供皇上和办案大臣阅。

  整个财产清单厚达100多页,主要大项有:

  房产6处共计2670间;

  游廊楼亭67所675间;

  花园3座;

  土地8000倾;

  黄金900万两;

  白银8800万两;

  各类宝石5000余枚(块);

  金银首饰38000件;

  男女貂皮衣1227件;

  金碗32桌4288件;

  银碗32桌4288件;

  人参680两,价值白银27万两;

  镶金八宝床120架;

  当铺75家,查本银3000万两;

  银号42家,查本银4000万两;

  古玩店13家,查本银20万两;

  玉器库2间,查本银70万两;

  绸缎库2间,查本银80万两;

  洋货库、药材库、珍馐库……

  …………

  除此之外还有古玩文物、洋表、大小自鸣钟、夜明珠、珊瑚等数以万计。其中有些物品连皇宫里都见不到,如一颗红宝石大出宫里同类红宝石的两倍多,一颗珍珠竟然比宫里最大的珍珠还大三倍。

  造册完毕,庆桂不敢怠慢,马上将其呈报给嘉庆。嘉庆看见这个清单也不禁惊呆了。

  他问庆桂:“以你判断,和珅的全部财产总价值有多大?”

  “回皇上,臣估计不出来。臣将清单让户部官员看了看,他们也很难确定,大体评估了一下,约计白银八万万两。”

  “什么?!”嘉庆“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八万万两?没有搞错吧?”

  “这个数目不一定很准确,只是大体估计。”庆桂急忙回答。

  “整个大清国一年的银税也才五千万两呐,”嘉庆说:“他的财产可顶全国十六年的税收。如果就象你说的那样数字不太准确,就算减半计算也有四万万两,也是全国八年的税收。”

  他看了看庆桂又继续说:“他为官也只不过才二十多年。他有金矿银矿吗?他家里的金银能生崽吗?”

  嘉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又拿起财产清单对着庆桂吼到:“你——,把清单着人再抄几份让刘墉、董诰他们看看。让他们看看!看看!!”

  “是。”庆桂答应着:“臣已经叫人抄写了副本十余份,以备各位大人弹劾和大人用。”

  “什么和大人!你快去把仪亲王、成亲王找来,朕要马上去宣旨,把和珅下狱治罪,还有那个福长安。这样的人还让他守灵,简直的亵渎先皇的灵柩!”

  “遵旨。”

  四

  仪亲王、成亲王会同护军统领阿兰保来到了寿皇殿乾隆的灵堂前。他们在院子里喊:“和珅、福长安听旨——”

  和珅正在灵堂前坐着。他这几天魂不守舍。外面的消息一点也听不到,自己又不能离开寿皇殿半步。王公大臣们倒是经常进进出出给太上皇吊唁,但一个个都对他视而不见,有时他想和人家打个招呼,可人家连理都不理他。就连当年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都避他如瘟疫。看来情况不妙!与家里又联系不上,不知家里情况怎样了。忽见有圣旨来,他连滚带爬地出来了,是悲是喜是死是活就这一下子了。

  他面北跪在地上。

  仪亲王展开圣旨宣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和珅、欺君惘上,贻误军机,祸乱朝政,贪污受贿、勒索官民。据此,着武备院卿、护军统领阿兰保将其监押,打入刑部大牢候审。钦此。”

  完了!和珅好象一下子掉进了无底深洞,分不清东西南北,只觉得眼前一团漆黑。

  “和珅,接旨呀。”仪亲王说。

  “万岁,万万岁。”和珅起身接过圣旨就感觉两眼发黑,一头栽倒在地上,撞到阶下的石头上,头上碰去了一大块皮。马上有侍卫把他从地上拉了起来。

  “哎——,我说和珅,”成亲王在一边发话了:“皇上现在是要将你监押问罪,还没让你死呢,你急什么。再说了,就是让你死也没有让你自裁,就是让你自裁也没说让你在这里撞石头呀。嘻嘻,快走吧。”

  “成亲王见笑了。”和珅有气无力地说。

  “见笑?不不不,是见识了。”成亲王这个人喜欢开玩笑,捉弄人。他原来对和珅就很讨厌,当然就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我说和珅,你这回可让本王长了见识啦。那么大的红宝石、绿珠子、白珍珠!本王我从小在宫里长大还没见过呢。那么多漂亮妞啊,本王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你和本王说说从哪里弄来的,本王也去弄几个。”

  和珅一听就知道家被查抄了,刚站起来又瘫在了地上。

  “怎么啦,怎么啦……”

  成亲王还要说下去,仪亲王阻止了他:“算了,算了。咱们还是走吧。”他吩咐阿兰多:“给他带上枷锁。”

  “哎,我说王兄,”成亲王又来了:“我只听官名里面有什么紫禁城带刀行走、上书房行走,上书房骑马,没听说有皇宫带枷。这是个什么官呀?”

  “我说成亲王,你还有完没完了?”仪亲王有点恼火了:“快送他去刑部,我们也好回去复命。”

  “好,好,不说了,留着话让他到皇上那里去说吧。不,皇上才不会见他呢,让他和刘墉那班人说去吧。”

  五

  正月十三清晨,文武大臣早早地来到皇宫等候早朝。这一次人到的特别齐,除京城三品以上官员外,连地方的督抚、军营的提督也奉命来了不少。他们都知道,这次朝会非同一般,官员们要对和珅进行弹劾,一旦弹劾开始,惩治和珅的法定程序就启动了。王公大臣们怀着不同的心情状态前来朝会的。有人兴高采烈,有人忐忑不安,有人惊恐万状,也有人冷眼相看。朝臣里面没有和珅和福长安,他们两人已经进了刑部大狱,没有资格朝会了。

  “上朝——”

  随着宫内传出的喊声,大臣们依次鱼贯走进了大殿,按前后左右顺序站在了两边。嘉庆由太监陪同走向龙椅上落座。这位和珅案件的总导演和幕后指挥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

  执事太监说:“皇上有旨:有事奏者,即可上奏。”

  御史王念孙、广兴马上出列:“启禀皇上:臣广兴、王念孙有本要奏。”

  “有何本奏?”嘉庆皇帝明知道他们要奏什么,但他还是按部就班地来。

  “臣等联名上书,弹劾首席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九门提督和珅.”

  “讲”

  “臣等以为:和珅在职期间藐视皇权、欺君罔上、泄露朝机、滞延军务、惘顾廉耻、把持朝纲、贪污受贿、勒索民财、私藏官银等等,共犯有大罪二十条。”

  接着,两人将二十条大罪以及相关事由和证据一一进行了列举和说明。这些罪名中有涉及皇权的,如:乾隆十六年先皇册封太子,尚未谕旨,和珅就抢先送玉意给太子;先皇在圆明园召见和珅,和珅竟然骑着马进了左门一直到了寿山口;还曾经坐轿出入神武门直到大内;还将宫女纳为妾。有涉及朝纲国政的,如:掌管吏部时安置亲信,掌管户部时随意核消军需;一人把持事务,随便违反通例还不让别人奏报;紧急军务及大案要案随便扣押隐匿不报;随意修改皇上的旨意,不让蒙古王公奉命前来朝拜皇上,破坏了皇上一贯对藩和睦的制例。财产方面的有:前几天经过查抄和府获知,其宅院众多,仅房屋就有二千多间,花园、亭台楼阁若干,并且有些房屋是仿照皇宫里的宁寿宫、圆明园蓬岛琼阁等式样建造的;查抄珍宝无数,只夹壁藏金就有百余万两,白银八千多万两,还有田地八千多亩以及当铺、银号、古玩店等一百多处。估计全部财产总数约值本银八万万两。这些都是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所得。另外,其管家刘全同时被查抄财产总值也超过八百万两。

  两位御史的奏本说了将近一个时辰,大殿里的王公大臣们听得目瞪口呆。

  最后广兴说:“臣以为:和珅已属十恶不赦之大罪。因此请求皇上予以严惩,当以极刑处死。”

  大臣们在听完御史的弹劾奏章就明白了,实际上御史的奏章是在嘉庆亲自授意下做的,奏章里很多事情别人是很难知道的,至少不会知道的这么详细。

  御史讲完了奏章后,嘉庆他缓缓地站了起来说:“列位臣工,你们都听到了吧?”

  “启禀皇上:听到了。”

  “既然听到了,就说说你们的想法。”

  王杰上前躬身说:“启禀皇上:臣以为和绅罪不在赦,所以,对于广、王两位御史的奏章,臣做附议。”

  “臣也附议。”朱圭上前说。

  “臣附议。”

  “臣附议。”

  “臣……”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争先恐后地附议。他们知道和珅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了。原先与和珅对立的人当然是一马当先,原来与和珅关系很好的官员也惟恐祸及到自己,于是也抓紧时间表态,以免落下个同党的罪名。

  等众人表完了态,嘉庆说:“如果真象你们所说的那样,和珅犯有那么多的罪状,那么他就是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朕砍的,可他只有一颗脑袋。朕的才疏学浅,古往今来的事情知道的也少。我想问问各位:你们饱读诗书,通古博今,别的不说,就说他的这些财产,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有那个人比他还多?”

  “皇上,”这一次是朱圭领先发言了:“臣以为和珅的问题不仅仅是个财产问题,几十条罪状,哪一条都够上死罪的了。为了能体现皇上严律治国的决心,同时对那些罔朝乱政、贪污受贿之徒以儆效尤。对和珅应按《大清律例》处以斩立决。”

  朱圭曾是嘉庆皇帝的老师,他为官比较清廉。虽然当官时间不短,但受乾隆近臣和珅的多方压制,一直任地方官员,只是到了去年才入阁。他对和珅极为不齿。本来乾隆去世那天,嘉庆想把他和刘墉一起召进宫来议事,但他当时正在巡视江南,所以没有赶上和珅案件前一段的审理查办。现在正好借此机会把他的意见正式向嘉庆提出来。他相信他的话在嘉庆那里还是很有分量的。

  朱圭说完,军机大臣刘权之上前奏道:“朱大人说的极是,但臣以为即使斩立决也不足以惩治和珅所犯的罪行,应当将和珅当众凌迟处死。”

  “臣以为刘大人言之有理,应当凌迟处死。”有人附议刘权之。

  “臣以为应当斩立决。”也有人附议朱圭。

  ……

  “臣有本要奏。”直隶总督胡季堂上前奏本。

  “讲。”

  “和珅丧尽天良,非复人类,种种悖逆不道、囊国害民,贪黩放荡。对他怎样处置他也不过分。臣还以为:和珅在朝几十年党羽遍布朝中和地方,他们仰仗着和珅这颗大树胡作非为,横行霸道。所以在处置和珅的同时必须铲除他的党羽,以免他们祸国殃民。”

  “对。”有人附和。

  “胡大人的意见臣不敢苟同。”山西巡抚唐保良说:“和珅党羽虽多,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和珅在朝几十年,官员当中很少有不与他打交道的。如果现在到处抓党羽,势必会搞的人心惶惶,不利于朝廷的安宁。和珅要除,但安定也是一件大事。先皇刚刚去世,当前最主要的是天下平安稳定。”

  “刘墉,你怎么不说话?”嘉庆问。

  “启禀皇上,”刘墉上前回答:“和珅的案件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定板。和珅入狱后还一直候审,现在就商定他怎么个死法还为时过早。而且现在就这样对他定罪他也不会服。臣以为应行抓紧审讯和珅,搞好供词以便定罪。依照《大清律例》定制:对于朝廷大臣犯罪的处置,要在核准罪状后,召集大学士、九卿、科道官员商量拟定处理意见,再奏报皇上最后确定。至于和珅党羽的问题,臣认为:唐大人说的有道理,官员有问题,无论是谁,该究办了就应该究办,不论是谁的党羽。和珅在朝多年,曾任过吏部尚书,他提拔、推荐了不少官员。但不能以此作为划分同党的标准。为臣我也是主持吏部多年,负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不能说从我这里选拔推荐的官员都是我的同党吧?就算是我推荐的官员,他有了问题该查办了也得查办,不能姑息迁就。就是和珅选拔的官员如果没有问题还得让他继续干,不能一概而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和珅的案子的审理应当尽快进行,以正天下人的视听。”

  “刘中堂说得有道理。”嘉庆说:“着董诰、刘墉抓紧对和珅的审理,时间一定要快。现在普天之下都知道和珅被弹劾入狱,无不翘首以待结果。朕总不能久拖不决,让天下人嗤笑吧?”

  “臣遵旨。”

  六

  正月十三上午散朝之后,刘墉、董诰会同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等官员对和珅进行审讯。因和珅是满族,所以宗人府也参加了会审。

  刑部大堂,两边衙役站毕,值堂官喊:“升堂——”

  随着喊声,刘墉、董诰入堂,坐在了正堂的位置上,其他会审大员分别坐在正堂的左右两侧。刘墉拍了一下惊堂木表示开堂:

  “带人犯和珅.”

  和珅带着枷锁镣铐由几个差役带了上来。

  十几天没见了,刘墉发现和珅变化太大了:原来白胖的脸小了一圈,头发乱糟糟的,胡须也长出来了,身上还是十天前给太上皇守灵时穿的那身素服。他表情呆滞,步履蹒跚。和珅本来是一表人材,现在就象换了个人似的。看着和珅这副狼狈象,刘墉想:和珅啊和珅,你终于有了今天。

  见和珅站毕,刘墉对董诰说:“董大人,请。”

  董诰回了一拱说:“刘中堂请。”

  刘墉拍了一下惊堂木,问:“下面站的可是人犯和珅?”

  “犯官和珅.”和绅答道。

  “跪下!”董诰大喝一声,把和珅吓了一个哆嗦,他还没回过神来就被衙役按的跪在地上。

  “哎,我说董大人呐,”刘墉说话从来都是不紧不慢的,他对董诰说:“和大人原为军机之首,还是大学士,也曾和我们同殿为臣,现在年龄也不算太小了,我看还是给他个面子,让他坐着回话吧。”

  董诰纳闷了:刘墉是怎么了?大堂之上让犯人站着说话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坐着受审还从来都没见过,这算是唱那门子戏。他看了看两边的官员。两边的官员也不干了:

  “让他跪着!”

  “他以为他还是大学士?”

  ……

  “哎、哎,我说各位大人呐,”刘墉说:“先让他坐下,然后咱们看看他的认罪态度如何再决定让他坐着、站着还是跪着,好不好?”

  看着刘墉这样坚持,其他人也就不说什么了。

  刘墉见其他人不说话了,就吩咐衙役:“来呀,给和大人拿一个凳子,让他坐下来回话。”

  “喳。”

  马上有衙役从外面搬来一个条凳放在堂下。董诰一见那条凳差一点乐出来,其他会审官员先是一怔,马上又掩口窃笑。原来那凳子一边腿长,一边腿短,放在地上凳面是斜的,这种凳子坐久了就会腿痛腰酸受不了,那滋味还不如跪在地上呢。

  和珅一看那凳子,心里就骂:刘罗锅呀,你可真黑!我都这样了,你还想着法儿来损我。

  刘墉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这条凳子也不是专门用来捉弄和绅,他要在一开始就给和珅从思想上造成一种压力,这样对于尽快审讯完和珅有利。

  等和珅坐在凳子上,刘墉开始了审讯:“和珅,奉皇上旨意,我和董大人会同刑部、吏部、大理寺、都察院、宗人府等各处官员对你的案子进行会审。御史广兴、王念孙弹劾你二十条罪状,今天向你核实。奏折中弹劾你藐视皇权,其罪有五,奏折的内容审讯前预先也给你看了,现在你要从实招来。”

  和珅没有吭声。

  “和珅,你听清楚了吗?”刘墉又问了一句。

  “听清楚了。”和珅回答。

  “那你回答本官的问话。”

  和珅想了想说:“回刘大人、董大人,还有各位陪审官:御史所弹劾的各条罪状,犯官都承认,你们就不用再费劲了。”

  他感觉到也没有争辩的必要。他这二十条大罪了多一个和少一个罪都无所谓的。他的生与死全在于皇上,何必与这些平日里就与他过不去的大臣计较。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尽管你说都认罪,可是这次会审还是要逐一进行核实查对,希望你能如实回答。”刘墉说。

  “遵命。”和珅回答。

  刘墉和董诰逐个罪状对和珅进行了讯问,和珅都做了回答,对弹劾的每一件事情都痛痛快快地承认了。其他几位大臣也分别问了几个问题。和珅基本也认了。 因为要核实的问题和珅基本上都交代了,所以这次会审也就顺利结束了。大家都如释重负。但刘墉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事情好象不那么简单。他与和珅打交道十几年了,他太了解和珅了,这个人胆子比脑袋还大,点子比蜂窝还多,心眼比蝎子还毒,为人比泥鳅还滑。几十条大罪就这么痛快地承认了,这里面肯定还有什么文章。刘墉想了想问道:

  “和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回刘大人,”和珅说:“犯臣有一个请求,请刘大人、董大人奏明万岁爷。和珅请求面见皇上。”

  “面见皇上?”董诰说:“和珅,你以为你是谁?你现在已经不是朝廷首辅,而是朝廷钦犯,皇上是你想见就见的吗?”

  “董大人,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皇上,非常重要。”

  “请和大人放心,”刘墉面无表情地说:“我等会将你的话一句不落的奏明皇上,至于皇上愿不愿意见你,那是皇上的事了。”

  “谢刘大人。”和珅说

  “司书,让和珅在供词上具结画押。”刘墉吩咐,然后又对和绅说:“你回去再把今天说的自己亲笔写一份供词,明天我派人来取。”

  “遵命。”和珅答应着。

  “退堂。”刘墉宣布。

  七

  弹劾和珅案件开始以来,刘墉、王杰、董诰等几位钦命大臣的府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的探听消息,有的来揭发罪行,有的想进言,还有的做自我检讨。反正行行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于是他们几个白天到上书房或刑部审案,晚上府门紧闭,概不会客。

  正月十四晚上,刘墉到很晚才回家,他刚吃完饭,仆人刘安前来报告:“老爷,外面有人求见。”

  “你们怎么搞的,我不是早就说过,这些日子在府上谁也不见吗?”

  “可来人一定要面见老爷,在外面已经等候半个多时辰了。”

  “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年轻的女子。”

  “女子?长得什么模样?”

  “她头戴一顶紫色的纱笠,纱帘挡住了脸,奴才看不清她的模样。只看见纱笠上绣着两朵百合花。”

  “紫色纱笠?百合花?”刘墉马上说:“快请,请她到厅内相见。”

  “是。”刘安答应着出去了。

  “来人呐。”刘墉喊。

  “老爷。”一个侍女上前应答。

  “快请夫人。”

  “是。”

  夫人马上到了,她问刘墉:“什么事呀?”

  “有人来了。”

  “来就来吧,什么人把你慌成这个样子?”

  “见面你就知道了。”

  两人刚刚进厅刘安就带着那个女子进来了。

  那女子见到刘墉上前打了个万福:“犯属和孝拜见中堂大人。”

  刘墉立即上前跪在地上说:“臣刘墉参见和孝十公主殿下。公主千岁,千千岁。”

  刘夫人见状也马上跪下说:“臣妇参见十公主千岁。”

  十公主忙把面帘撂上去,上前将刘夫人扶起来,说:“刘中堂、刘夫人快快请起。”

  “公主请坐。”刘墉把和孝公主让到正位上去,又吩咐侍女:“看茶。”然后对家人说:“你们都下去吧。”

  “刘中堂,夫人请坐。”公主说。

  “谢坐。”

  刘墉和夫人坐在一边的偏位上。刘墉对夫人介绍说:“这位就是先皇的格格,当今皇上的亲妹妹和孝十公主千岁。现为和珅大人之子丰绅殷德的夫人。”

  刘夫人马上起身,行了个万福说:“公主千岁。”

  公主还了一礼后对刘墉说:“刘中堂。我知道贵府上现在不是好来之处,刘中堂也不愿意见客,不过妾身有一件事情相求,不得不到府上打扰刘中堂。”

  刘墉马上躬身答到:“不知和孝公主有什么懿旨,臣刘墉当以效犬马之劳。”

  “唉!刘中堂,想必不说您也知道,妾身是为公公和珅的案件而来。他现在已经被押入刑部大狱,弹劾他的大罪就有二十条之多,这一次他是不是断无再活之理啦?”

  “何以见得?”刘墉说:“皇上还没有下旨呢。”

  和孝苦笑了一声,说:“这只是个早晚的问题,刘中堂是最明白的了。父皇若在,他还不至于到现在这个地步,现在父皇归天,当今皇上,我的这位皇兄原来就对他结怨太深,恨不得剥皮抽筋,杀他十次也不解恨。另外,象刘大人、纪大人这些朝廷重臣也都和他心存芥蒂,当然不会放过他。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恳请刘中堂一件事:能不能和珅一条命。这是我和孝平生第一次求人,万望刘大人能同意。”

  “可是,可是,”刘墉说:“臣等只是奉命办案,案件最后到底怎样处理,还是要圣裁的呀。”

  “这我知道您和王杰、董诰等都是先皇的旧臣,也是当今皇上的重臣。皇上对你们都很尊重,你们的话在皇上那里还是和起作用的。”

  “公主啊,”刘墉说:“臣下和和珅之间的关系,恐怕您是最清楚不过了。我们平日虽说是同殿为臣,但势如冰碳,臣不知道公主为何单来找我?”

  “正因为我知道您的为人,所以才来找您。您和和珅不一样,不是那种心胸狭窄之人。刘大人知道,当年鳌拜专权朝廷,祸乱朝纲,结党谋反,其罪杀一万次也不为过,可是先祖康熙皇帝,把他抓起来后并没有杀了他,而是终身囚禁。就其罪而言,鳌拜比和珅要严重得多,既然能留鳌拜一条命,就不能留和珅一条命吗?”

  “既然如此,公主为什么不直接去找皇上,请他开恩呢?”

  “皇兄那里我自然是要去的,不过,大臣们的意见也是至关重要的。”

  “臣下明白了,臣一定把公主的意思向皇上转达。”

  “此事还请刘中堂务必关照,妾身感谢您了。”十公主起身要告辞了。

  “公主慢走,”刘墉说:“请公主代老臣向丰绅殷德公子问候。”

  “谢谢刘中堂。”

  送走和孝十公主后,刘夫人问:“也真够难为和孝公主的了,今天会屈驾来求你。”

  “夫人,你不了解,先皇有十个女儿,其中五个夭折,十公主和孝最小,她长得酷似乾隆爷,聪明漂亮,又是晚年得女,所以视她为掌上明珠。乾隆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如果十公主不是个女的就把皇位留给她了。这就是说,如果十公主是个男儿身,嘉庆的太子位就保不住了,更谈不上今天当皇帝。当年在宫里的时候,十公主很有主见,说一不二,办事精明练达,众阿哥都得让她三分。她小的时候也很调皮。记得有一年我们都在上书房议事,她跑了进来,把纪晓岚帽子上的花翎拔下来玩,给弄折了。老纪火了,到皇上那里要求赔他的花翎。也合该老纪有运气,毁了他一个单眼的,皇上给了他一个双眼的。不过,和孝长大以后可是知书达理的。后来先皇赐婚,将她下嫁给和珅的公子丰绅殷德。丰绅殷德和他爹大不一样,他为人还算忠厚,喜欢吟诗做画、游山玩水,视官场如畏途。与和孝公主正好反着。和孝公主性格酷似男子,小的时候还称和珅是”丈人“。如果真能保和珅一条命,大概也只有她才能做到了。”

  “那么你看和珅他会死吗?”夫人又问。

  “你看皇上那个架势,肯定是不想让和珅活了。按《大清律例》规定,同样是死刑,但罪行轻重不一样,罪名不一样,死法也不一样。最重的处罚是凌迟处死,然后是斩立决,再就是斩监候。凌迟是把犯人押赴刑场,脱光了衣服,用竹片做成的刀子一刀一刀地割身上的肉,一直到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为止;斩立决就是立即押赴刑场砍去脑袋;斩监候就是判为斩首,但不是立即处死,而是等到秋后再执行。但往往在这一段时间里有些各种原因,有的犯人就死不了啦。和孝公主大概就是给和珅争取个斩监候吧。”

  “你准备怎么办?给和珅求个情吗?”刘夫人问。

  “求情?”刘墉斩钉截铁地说:“和珅不死,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庶民。当然,十公主的话我也要奏明皇上。”

  八

  自和珅入狱以来,他的案件就成了朝野关注的焦点。都睁大了眼睛注视着案件的进展。近几天来虽然每天都早朝,但议题只是太上皇发丧、新一年度的河工、税收等事项,根本就没有涉及到和珅案件。所以很多人都担心嘉庆对和珅下不了手。理由和简单:一是和珅是太上皇乾隆的宠臣,太上皇刚去世就诛杀大臣,嘉庆下不了这个狠心;二是和珅权重,党羽多,嘉庆不能不有所顾忌。所以官员们都议论纷纷,到处打探消息。这样一来内阁大学士纪晓岚的家里就成了一个信息中心。

  同和珅、刘墉一样,纪晓岚也是内阁大学士,任礼部尚书,他没有刘墉、和珅这些管官吏、钱粮的吏部、户部尚书那么有实权,但他的名望也很高。纪晓岚这个人聪明、博学,而且也很正直,与和珅也是水火不能相容,在与和珅的冲突中,他和刘墉、王杰这些人是站在一边的。他与和珅明争暗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曾经在乾隆五十四年,山东、直隶遭旱灾时,他和刘墉合伙欺骗、敲诈了和珅四十万两银子救济他们的灾区老家。他还曾经多次戏弄过和珅.有一次和珅营造花园,请纪晓岚给题个匾额,纪晓岚便题了“竹苞”一词。和珅没有在意,把它挂在园门上。后来乾隆见了以后问:谁题的?和珅回答是纪晓岚。乾隆哈哈大笑,和珅忙问是什么意思。乾隆说:这不是“个个草包”吗!

  和珅对纪晓岚也是恨得要死,纪晓岚也没有少吃和珅的亏。纪晓岚负责编纂《四库全书》,因为里面错了几个字,和珅把所错之处抄下来然后到乾隆那里告了一状。乾隆大怒:《四库全书》乃体现我朝文盛、流传后世的大典,纪昀等如此漠视,罪不可恕。于是把纪晓岚官降两级,又将他的两个部下一个发往沈阳重新校对,后来死在沈阳,一个被罚款并自费为全书制作匣子和装祯封面,不久也死了。还有一次,因为纪晓岚的亲家、两淮盐运史卢雅雨公款亏空一事被揭发,和珅在乾隆面前谗言纪晓岚有通风报信的嫌疑,后纪晓岚被罢官流放到乌鲁木齐。这一次和珅被弹劾定罪,纪晓岚自然是第一个高兴的了。

  纪晓岚是礼部尚书,不是和珅案件的会审官员,无缘参与该案,但因为刘墉、董诰都是他的好友,军机大臣刘权之又是他的得意门生,所以他消息灵通而又准确。与纪晓岚关系不错的官员都喜欢到他这里来打探消息。

  正月十五元宵节,纪府上又聚集了不少人,有直隶总督胡季堂、山西巡抚唐保良、辽东提督海兰察等。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和珅是死还是活。正巧,任江南粮道的纪晓岚的门生周平章给纪晓岚送来了一筐螃蟹,纪晓岚要用螃蟹招待客人。于是就派人给刘墉送去了一个请柬:

  备好蟹宴,敬请石庵。倘若来迟,蟹汤喝干。

  刘墉、刘权之等人正在核对和珅的口供和亲笔供词。刘墉一看纪晓岚的请柬就笑了,他招呼刘权之说“权之,你看看你的这位老师纪大烟袋,他搞什么名堂?”

  刘权之凑过来一看也乐了:“他这是在向你打探消息呢。我听说这几天他那里可是挺热闹。您就给他回个信吧。”

  “那好。”刘墉提起笔来给纪晓岚写了封回信:

  螃蟹已拿,我等尝鲜。唯余一爪,遗公解馋。

  写好之后看了看,又在后面加上了几个字:

  上、下、前、后、左、右。

  然后他又让刘权之将和珅财产清单抄了一份连同回信让来人带给了纪晓岚。

  纪晓岚等人一边吃蟹子一边看信。

  “哎,纪大人,”唐保良说:“我看这和珅是免不了一死了。是不是?”

  “他这是什么意思?”胡季堂问。

  “你看,”纪晓岚说:“这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其意思就是说现在上有皇上,下有百姓,四周还有阁老、大臣和百官等,都不遗余力地对这个案件用力,目的是要和珅死,所以这次和珅他死定了。”

  “也不一定,”海兰察说:“和珅有不少死党,他们也希望和珅死吗?”

  纪晓岚说:“你是不是有点奇怪?别看他和珅平日门庭若市,党徒遍布,现在希望和珅死的首先是这些人。我认为现在除了他的家人之外,几乎每个人都希望他死。特别是和珅那些党羽们,盼着他死得越快越好,这样他们就安全了。要是时间一长,还保不住和珅要说出什么东西来,或者让会审官员查出他们什么问题来。至于原来就与和珅对立的或者身受他陷害、被他勒索的官员就不用说了。不过,有一个人的作用却不可小觑。”

  “谁?”大家问。

  “和孝十公主。”

  九

  正月十六,会审和珅案件的大学士、九卿、科道等全体官员召开了内阁会议,遵旨对和珅、福长安拟定处理意见。经过一上午的讨论,最后做出的结论是:

  “将和珅照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照朋党律拟斩,请立决。”

  下午,内阁对和珅、福长安的判决意见就送到嘉庆皇帝那里去了。嘉庆看了内阁的意见,觉得和符合他的心意。按他内心情绪而言,就象他所说的那样:和珅即使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他砍的,他恨和珅恨到骨头了。乾隆立太子时,和珅先是结伙一些人千方百计干扰他立为太子;他被立为太子后和珅又多方进言要求乾隆不要退位,企图阻止他登基;在他登基后和珅一切惟太上皇之命是从,根本没有把他这个皇上放在眼里,并且极力干扰他行使皇上的权力。当时他无力去对付和珅,因为怕得罪了太上皇,如果惹恼了太上皇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可能保不住,登上了的皇位也可能被废除。所以他采取的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只要父皇在世一天就决不能动和珅,只要父皇一死,第一件事情就是除掉他。现在他就要这么做了。

  他正仔细地阅读内阁呈文,有太监来报:“大学士刘墉求见。”

  “宣他进来。”嘉庆说。

  一会儿刘墉进了书房:“臣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

  嘉庆说:“刘爱卿,这些日子你们为了和珅的案件辛苦了。”

  “回皇上,这都是禀皇上的旨意办事,臣下应当做的。”

  “今天你来有什么事情吗?”嘉庆问。

  “皇上,臣有一事想对皇上讲明,但怕皇上震怒,所以皇上答应保证不生气,臣才敢说。”

  “哎呀,我说刘墉,你这个人是怎么回事,说话怎么这么不利索。这你就远不如你的父亲刘统勋。朕听父皇说过,当年刘统勋大人脾气刚直,敢说敢为。乾隆七年,他义正词严连续上书弹劾了军机大臣讷亲和大学士张廷玉,满朝文武震惊。后来讷亲被诛,张廷玉罢官。所以先皇称他为”真宰相“。你怎么就不好好向你父亲学学呢?”

  “臣自认为不如先父,但也是有话从不放在肚子里。”刘墉回答。

  “那好,你就说吧。朕尽量不发火。”

  “臣下想说的是和珅好象死不了。”

  “什么!?你说什么?”嘉庆勃然变色:“不将和珅处死?留他活着?”

  “是。”

  “刘墉,你是不是发烧说胡话了!”

  “我知道,对于和珅,皇上比谁都恨他。我刘墉也恨不得千刀万剐了他,恐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这只是转达和孝公主的要求,她要求留和珅一条命。”

  “好嘛,那我是不是干脆放了他,这样我就成为史书记载的仁义之君了。”嘉庆气呼呼地说。

  刘墉似乎没有太在意嘉庆的情绪,他继续说:“和珅是要死的,他必须死,如果他不死就对不起朝廷,对不起天下。可是通过审理和珅我觉得他尽管很沮丧,但并不很紧张,还一直要求面圣,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什么文章。如果……”

  “刘墉,”嘉庆说:“既然你是这样想的,为什么内阁会议呈上来的却是要凌迟处死?”

  “皇上,和珅是死是活,最终的决定权在皇上,内阁只是上报建议。话又说回来了,内阁就是有这个权力,我们是不会让他活的。另外,我还想顺便问一句:和孝十公主曾经找过皇上吧?”

  “你来之前,她刚走。”嘉庆说:“已经是第三次了。不过,她是不是已经到过你的府上了。”

  “回皇上,这事我从来就没准备瞒皇上,她确实去过,我告诉她:最后的决定权在皇上,别人谁也无能为力。”

  “那好吧,”嘉庆说:“既然和珅坚持要见朕,朕就见他一面,也尽一尽君臣之道。明天早朝提他到乾清宫。”

  第二天早朝,嘉庆临朝,文武百官到齐,和珅身带枷锁也被带到了大殿。他来到大殿跪了下来说:“犯臣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和珅,”嘉庆说:“你不是要求见朕吗?现在你见到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启禀万岁,御史所奏臣的若干罪状,犯臣已经全部招认,但万岁不能杀犯臣。”和珅说。

  “哦?为什么,”嘉庆说:“你要朕不杀你,总还要有个不杀的理由吧?”

  “皇上,臣有太上皇乾隆爷赐给的免死文书。”和珅说。

  “免死文书!?”嘉庆吃了一惊。殿内文武百官一片哗然。

  “是的,”和珅说:“太上皇在世的时候臣就预料到有这一天,所以臣就请求太上皇赐我一份免死文书,太上皇答应了我,就亲笔写了一道手喻,太上皇写好后自己把它封好交给了臣下,并且说:在你遇难的时候把它交给皇上,皇上和众位大臣一定会照此手喻办理的。”

  “庆桂。”嘉庆说

  “臣在。”

  “查抄和府的时候你们发现这个手喻了吗?”

  “回皇上,没有发现。”

  “和珅,”嘉庆问:“你说有那么一道手喻,手喻在哪里?”

  “回皇上,”和珅说:“保存在臣的儿媳和孝十公主那里。”

  “和孝?”嘉庆想了想问:“十公主她知道手喻的内容吗?”

  “不知道,罪臣没有告诉她,只和说是太上皇的手喻,非常重要,让她好好保管。别人谁也不知道。”

  “传和孝十公主带太上皇的手喻觐见。”嘉庆吩咐道。

  “尊旨。”

  “等等,”刘墉说到:“启禀皇上,还是老臣带几个人去公主的府上将公主请来吧,以免有些话说不明白。”

  “也好,”嘉庆说。

  刘墉走后,嘉庆心里那个窝火:父皇啊父皇,你真是老糊涂了,死了还给和珅充当保护伞。你让儿皇怎么当这个皇帝。如果真有这么个东西,还真不好办,而且还当着这么多的文武大臣。如果饶了和珅还怎么体现皇上的威严,还怎么惩恶扬善,还谈什么治国。如果坚持杀了和珅就等于违背了先皇的遗愿,我还要背一个不忠不孝的骂名。真是左右不好办。

  再看纪昀、王杰、朱圭等一班大臣,一个个脸不是都涨的发紫就是气得铁青。但因为听说是先皇的遗旨,谁也不能说什么。乾清宫里没有人吭声,死寂般的静。

  一会儿,听宫外喊到:“和孝十公主奉旨见驾——”

  “宣。”嘉庆早就等不及了。

  “宣和孝公主觐见——”

  和孝十公主手里捧着一个匣子从外面走了进来。她后面跟着刘墉等几个人。和孝进来后跪下:“臣妹叩见皇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妹平身。”

  “谢万岁。”

  “皇妹,”嘉庆问道:“适才听和珅说太上皇有一道遗旨,现在保存在你的手里?”

  “是的”和孝说:“嘉庆二年的秋的一天,公爹和珅交给我一个匣子,说是太上皇的一道圣旨,让我好好保存,并说事关他的生死存亡,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当时我问过公爹:为什么他自己不亲自保存。他说让我保存更安全。”

  “遗旨的内容你知道吗?”嘉庆又问。

  “不知道,”和孝说:“公爹交给我的时候就这样,匣子是封着的,而且是父皇所封,到现在也没有开封。”

  “呈上来。”嘉庆说。

  太监下殿从和孝手中接过匣子,和孝把钥匙放在匣子上。太监把匣子拿到了嘉庆眼前。嘉庆端详着这个匣子,这是一只红木匣子,匣子上一把很小的铜锁,并且还有一道黄色封条封着。太监用钥匙打开铜锁,小心翼翼地把封条揭下来,然后打开匣子,从里面取出一个黄缎子包,递给嘉庆。嘉庆接过包反复看了一遍,打开后里面是一张黄色的纸,这张纸不大,就是皇上平日在案头放着的而且经常随便使用的那种纸张。殿下文武百官所有的眼睛全都盯在了这张纸上了。

  嘉庆展开遗旨看了一眼——

  嗯?!嘉庆马上抬头看了看和珅,又看了看遗旨,然后问和珅:“这真是太上皇的遗旨?”

  “千真万确!”和珅说:“确实是太上皇的遗旨,是嘉庆二年赐给罪臣的。”

  “你没有篡改太上皇的遗旨吧?”

  “皇上,”和珅跪在地上,叩头就象鸡捣米一样:“罪臣就是有三百六十个胆子也不敢篡改太上皇的遗旨啊,这的的确确是太上皇的遗旨啊!请皇上明察。”

  “那好,”嘉庆说:“你就看一看太上皇的遗旨吧。”

  太监用盘子把遗旨端给了和珅,和珅接过那张纸一看,立即怔住了,继而眼前发黑,一下子昏倒在地上,那张遗旨飘然落下。刘墉顾不得和珅,马上把遗旨捡了起来,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嘿!——”刘墉大叫一声:“太上皇圣明啊!”

  其他大臣也纷纷围上来观看,一时间,乾清宫大殿乱了套。嘉庆见状喝到:“成何体统!”

  众人马上安静了下来。嘉庆说:“刘墉,你将太上皇的遗旨给列位臣工宣读一下。”

  刘墉拿起那张纸,故意清了清嗓子宣到:“太上皇遗旨:留全尸——。”

  王杰、纪昀等人马上也和刘墉一样喊到:“太上皇英明!”

  其他大臣也随着喊:“太上皇英明——”

  嘉庆对已经瘫在了地上的和珅说:“和珅,你看明白了吧?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和珅刚刚缓过气来,坐在地上哭喊着:“太上皇啊,我和珅跟了您一辈子,我是您的忠实奴才啊!”

  “好啊,”嘉庆说:“你还真的要感谢太上皇呢,否则你可能要在菜市口那里被剐上几千刀呢。这样就不用了,你先回去候着吧。”

  和珅被侍卫架了出去。乾隆对着目瞪口呆的和孝公主说:“皇妹,你也看见父皇的遗旨了。皇兄我也无能为力。”然后他说:“退朝。刘墉,你留下,到上书房议事。”

  刘墉跟随嘉庆来到上书房。嘉庆对刘墉说:“父皇简直是开了一个天大玩笑,我还真以为有那么个免死诏书呢。”

  “这就是太上皇的高明之处,要不是和珅有这么个错觉,咱们还不可能就这么顺利的把他解决了。”

  “如果要留全尸,只有赐死了。”嘉庆说:“说真的,我真不想就这么便宜了他,应该让他到菜市口上去挨那几千刀!”

  “皇上,”刘墉说:“无所谓便宜不便宜。横着死,竖着死,一刀一刀削了他还是砍了他的脑袋,是上吊还是喝药,都是个死,只是个死法不同而已。反正他再也不能祸及朝廷社稷了。”

  “那请你告诉我:大清国建立以来,有多少这样的案例?我是说凌迟或当斩而又由皇上开恩赐死的。”

  “回皇上,事例很多:康熙五十三年两江总督噶礼投毒暗害一案原判就是斩立决,后康熙爷赐死;雍正三年十二月川陕总督年羹尧列九十二条罪状被判极刑,先帝赢政爷念他平定青海有功,赐狱中自裁;乾隆年间事例就更多了,如江南河道总督周学键、浙江巡抚鄂乐舜、云贵总督杨应琚、四川总督阿尔泰等都是按律应处极刑而后由先皇乾隆爷宽赐于狱中自裁。”

  “先皇先帝们以什么理由来从宽处置的呢?”

  “理由各有不同,”刘墉解释说:“主要依据是”八议“。以我之见,对于和珅,如果皇上要对他宽以自裁的话可以引用议贵、议亲而进行,毕竟他是朝廷首辅,而且还是先皇的亲家嘛。”

  “不行!”嘉庆斩钉截铁地说:“议贵尚且可以,但议亲不行。不要让他玷污了先皇的名声。”

  刘墉再也没说话。

  嘉庆沉默了一会儿对刘墉说:“你先回去吧,让朕好好想想。”

  “臣告退。”

  十

  刘墉走后,嘉庆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他越想越觉得太上皇做得太有道理了。和绅必须死,这是绝对不能动摇的,但先皇也考虑到新皇帝的难处:太上皇刚去世就大张旗鼓地用残酷的手段诛杀首辅大臣,这于情于理有点说不过去。皇帝也总得顾及国体吧。再说,和孝十公主这一关也不好过。如果她一旦求到了嘉庆跟前,做皇兄的要不给她个面子,岂不是在兄弟姐妹里面落个不顾手足之情的话题吗?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道遗旨,事前稳住了和绅,事后堵住了十公主的嘴,还使他毫无顾虑地解决了和珅.先皇这是养了一头肥猪让我来宰杀啊。既然这样,我就心安理得地享用了。

  正月十八上午,嘉庆做出最终裁定:赐和绅狱中自尽。

  其谕令如下:

  “就和珅罪状而言,其压搁军情,有意欺瞒,虚报首级,冒领军粮,军务日久不峻,贻误军国,罪情十分重大。即使不照大逆律凌迟,至少也应该照讷亲之例,处以斩立决。此事若是一、二年之后办,决无宽恕之理。当今念先皇大事之际,将和珅处决,尽管理所应当,但朕心有所不忍。国家本有议亲议贵之条,但和绅丧心昧良,不齿人类,原难援”八议“量从末减。姑念其曾为首辅大臣,于万无可贷中,免其肆市。和珅著加恩赐令自尽。朕为国体起见,非为和珅也。”

  这个判决很有意思:既没有涉及到和珅漠视皇权,也没有提到他专权朝廷、迫害大臣,更没有提及他贪污受贿。仅仅抓住了他的军务罪就处了他的死刑,而这仅是二十条大罪中极小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嘉庆的目的达到了,同时给乾隆留足了面子,也照顾了宫廷的利益和大臣们的情绪。

  因为和珅已经是恩赐减等,福长安也就跟着沾便宜随着减等。本拟斩立决,即加恩改为斩监候了。但嘉庆命他前去狱中观看和珅自尽。

  十一

  内阁于正月十八接到了嘉庆的谕旨,决定下午执行。

  中午,刘墉让家人备了些酒菜,来到狱中看望和珅.

  和珅见刘墉带着酒菜来看他,就知道自己活到头了。在狱里这些日子他已经有这个思想准备了。

  “刘大人。我和珅的死期到了吗?”他问。

  刘墉笑了笑说:“还差一个时辰。”

  “圣上让我怎么个死法?”

  “圣旨快到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不过你可以放心,用不着把你绑到菜市口去了。”刘墉边说边把菜盒里的酒菜拿了出来,摆在地上。两人一个在牢门里面,一个在牢门外面对坐了下来。

  刘墉将杯子倒上酒递给了和珅,自己也倒上一杯,对和珅说:

  “和大人,咱们同殿为臣将近二十年了吧?嘉庆二年,因为江南盐税一案,你我两人吵了个一塌糊涂。当时你对我说:”我真不想再见你这个罗锅子了。“我就说:”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大牢里见面的,不过是我在门外,你在门里“这话今天就应验了。”

  和珅仰头把酒喝了进去,他说:“刘大人,事已至此,我也无话可说了。因为我现在才知道太上皇的伟大,太上皇的高明。我和珅与你刘墉都是太上皇的宠臣,可咱们两人却斗来斗去一辈子。最后呢?你没有斗倒我,我没有斗倒你。我不是胜者,你也不是胜者,太上皇是胜者。为什么呢?太上皇是裁判。太上皇需要我们斗,但不愿意我们俩倒,因为他既需要我也需要你,对他来说缺了谁也不行。”

  “可是现在你是彻底的倒了。”刘墉说。

  “刘墉,刘大人,”和珅说:“你真以为我是你们扳倒的吗?不!真正扳倒我的是太上皇。你们都说我是天字第一号的贪官,没错,我是。你以为只有你们知道而太上皇不知道?这次抄家,我的财产说是八万万两,这么多的财产就是尽着我挥霍吧,又能是多少?良田千倾,日食三升;广厦万间,夜眠八尺。到头来还不是进了国库。一个人贪了八万万两,要比八万个贪官每人贪一万两对朝廷来说损失要小得多,事情要好办得多。君为钓者,我为池鱼;君为如来,我为行者。”

  刘墉说:“你不愧是个聪明人,可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你是在说《红楼梦》吧?”和珅说:“想不到刘大人也喜欢《红楼梦》。”

  “”开谈不讲《红楼梦》,尽读诗书也枉然“嘛。”刘墉说:“我知道你很喜欢《红楼梦》。这《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曹雪芹先生还没有写完就去世了。你千方百计找到他的原稿后,让高鹗、程伟元先生补写了后四十回,改名为《红楼梦》,使她成为一部整书,这算是你的一大贡献呀。可是,喜欢归喜欢,你并没有真正读懂她。《红楼梦》里不是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思回头“的话。如果忘了功名,忘了金银,忘了妻妾、忘了儿孙那你和珅岂不是成了神仙了吗?所以和珅你是当不成神仙的。你喜欢的是他的文采,并不是去悟解他在书中表达的玄机。”

  “也许现在我对《红楼梦》真的有所领悟了。”和珅叹息了一声说:“红楼、红楼,乃至一梦。富贵又怎么样?几十年浮华终不过一缕青烟。当”真如福地“走到了头的时候才发现只不过是”太虚幻境“罢了。紫袍乎,破衣乎;乌纱乎,枷锁乎!”风月宝鉴“里的美女和骷髅实际是一回事;金钱和浮土是一样东西的两个面;欲望和镣铐从来都是并行的。到头来还不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不知道多少人要走这条路。真不知道曹先生是如何悟出来的。”

  “到了那边,你可以去问一问曹雪芹先生,如果他愿意见你的话。你是个聪明人,却聪明得一塌糊涂。和大人,我想时辰快到了,你喝了这杯酒准备上路吧。”

  和珅对狱卒说:“请给我拿文房四宝来。”

  一会儿狱卒把笔、墨、砚、纸拿了进来。和珅的牢里有一个小桌子,那原来是刘墉让安的,为得是让和珅写供词用。和珅就此自己砚墨,铺好纸,提起笔来写诗一首:

  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撇红尘。

  他时睢口安澜日,

  记取香魂是后身。

  写完后和珅端起酒杯说:“终究是要走的,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人如我。”

  “会有的。”刘墉说:“大千世界,来来往往,这样的事情是绝不了的。以后还会有,一定还会有的。要不,这个世界岂不太单调了吗?走吧,和大人,以后还会有人去找你的。”

  和珅将酒一饮而进。

  “圣旨下!和珅听旨——”

  大牢外面进来了仪亲王、军机大臣王杰、刘权之、九门提督庆桂等人。刘墉也急忙换上了朝服。仪亲王来到牢门前打开圣旨把嘉庆的谕旨读了一遍,最后说:“圣上赐和珅白绫一匹,着其即时自尽。”

  读罢,命人把一块白绫用盘子端给了和珅.

  接着又宣布:“奉皇上之命,着福长安到牢中观和珅自裁。”

  狱卒将福长安从牢中提出来,带到了和珅的牢门口跪了下来。

  仪亲王看见有酒菜,就上前倒了一杯给和珅,说:“和珅,和大人,本王奉皇上之命来监督你自裁,你就快点吧,本王还要回皇上那里复命。这杯酒就算是本王给你送行了。”

  “可惜呀可惜,”刘墉说:“今天这个场面只有几个人在场。应该让天下的官员都来看一看啊。”

  和珅把仪亲王给他的酒喝了,搬过刚才写过诗的桌子站了上去,将白绫搭到房梁上,两头挽了个结,又用手拽了拽。然后吟了一句:

  “成仙成佛由成己,始信庄生悟解牛。”

  说罢就将白绫套在脖子上,然后踏翻了桌子。

  渐渐的,和珅感觉自己飘起来了,他好象离开了自己的身体,越升越高。他看见了大臣们还在说什么,看见了皇宫的红墙黄瓦。后来这一切都在慢慢地变淡变轻,天和地融和在一起,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结尾

  作为和珅的同党,福长安曾做同案处理,由于和珅之罪已经减等,他就随着“亦着从宽,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到了秋后并没有被处决,而且将其开释,给了他一个员外郎的衔儿,令其前往乾隆的陵墓前当供奉茶水的执事。此后不久又发还了他一部分家产养老送终了。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在其父受诛以后,廷臣会议要夺其爵位和职务,嘉庆考虑到皇妹和孝公主的关系,并认为他与和珅罪案中没有什么联系,在日常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所以也就没有剥夺他的爵位。将淑春园的西半部仍赐给了丰绅殷德夫妇居住。但丰绅殷德经过这一事件的波折,意志开始消沉,后来因哮喘病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和孝十公主也于丰绅殷德死后十三年去世。

  和珅被诛杀后,他的二十多个妻妾中有苏卿怜、黑玫瑰、长二姑、蕊香四人也随后在狱中或者在家中自缢随和珅而去了。

  嘉庆皇帝(仁宗)爱新觉罗永琰在位二十五年,于公元一千八百二十年去世。时年六十岁。

  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墉在和珅死后,继董诰出任内阁首辅和首席军机大臣,于嘉庆十年(公元一千八百零五年)病逝的职位上。

  …………

(完)

没有评论:

相关文章:

 
Blogger by [ 小说文学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