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1日星期日

归途——有关《中央车站》和《菊次郎的夏天》的感受

  归途·寻觅

  生命喜悦与忧伤的交织,人性真诚和善良的演绎,在希望与绝望中寻觅出口、寻觅归途……

  

  一、有关《中央车站》

  最早知晓《中央车站》这部影片是在念中学时,由于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曾看到过有关此部影片的一些评论,因此让我对其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碍于种种琐碎的原因都不曾有机会观看。一直到大学以后在视听语言的课堂上才第一观看了这部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好电影之一的《中央车站》。

  故事开始的地点在熙熙攘攘的中央车站,这里人声鼎沸,行人匆忙,显露着一种喧哗和混乱,也就是在这里女主角朵拉常年以帮人写信来维持着生计。在一个简单而普通的日子里安娜带着儿子约书亚,带着对爱人的企盼来到这里找朵拉写信,然而当安娜带着儿子过车水马龙的街道时,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小约书亚回去捡完陀螺后母亲安娜全身就浸染在了血泊里。这一幕让我不禁想起安妮在《南生》里写到的那个场面,3分钟前男人对南生说,等在这里,等我回来。然而3分钟后男人过马路时却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回来。3分钟,幸福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离开了拽住幸福的手,小约书亚也在转身的那一瞬间而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爱的重心,失去了原本仅存的一丝幸福。

  接下去的故事围绕女主人公朵拉和小约书亚之间的发生一系列事情而展开,朵拉的扮演者佛兰达·蒙特勒罗(Fernanda Montenegro )这位巴西最伟大的女演员更是将朵拉这个老女人形象演绎得真切而动人。

  在小约书亚和朵拉发生了一些微小的争执之后,在朵拉内心经历了繁芜而矛盾的挣扎以后她母性最为善良的一面被挖掘了出来,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寻找约书亚父亲的历程。当然在这期间发生的一切也是影片最为成功和感人之处。

  约书亚和朵拉在漫长的旅途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那是处于亲情和友情之间的另一种伟大的感情。路途中约书亚一直表现得很乖戾,但也不缺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顽皮和对未知人事的好奇。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约书亚趁着朵拉睡着以后偷喝了她手中的酒,等朵拉醒来后却发现他竟然醉得在发酒疯说胡话。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小主人公约书亚的天真以及一个孩子在成长旅途中必经的一些“错误”。以及其他一些通过约书亚的话语和言行表现出来对异性、对性的懵懂的认识也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了“成长”这个主题。

  路途中约书亚和朵拉还遇见了一位善良的司机,这位司机的魅力吸引了朵拉,让朵拉重新变得温情起来,对爱情多了一份憧憬和珍惜,一直打扮随意的她因为司机的出现生活开始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开始抹口红,开始打扮。朵拉和司机也曾一度有过那一段短暂的暧昧关系,但最后司机还是离开了。朵拉又重新回到没有爱情的生活,但那短暂的爱情或许足够让朵拉铭记一生,或许有很多时候爱是用来失去的,也只有在失去以后才能够感受到爱到底有多真到底有多深,一如幸福,这一切都是无法永恒的。哪怕是像朵拉一样去珍惜它也无济于事,幸福的流逝根本不是珍惜就能够挽留的……

  路途中朵拉和约书亚经历快乐也经历忧伤,那是生命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去克服去战胜。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上帝之所以让在我们通往成功的路上设下重重困难,是为了考验我们。从这一点上看,影片在给主人公取的名字上其实不难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约书亚和耶稣都是《圣经》里的人物名字,而且众所周知耶稣在基督教里是希望的象征。而在影片中与此谋合的是通过约书亚父亲耶稣的来信、约书亚和朵拉的话表达出的。父亲耶稣在信中如是说:“等等我,我很快就回家了。”而约书亚说:“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朵拉回答说:“你说的对,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这是影片最后的升华,在经历了近乎绝望地寻觅父亲的历程后让观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看到的希望的出现。因为有希望所以在等待,于是朵拉选择了在黎明时分不辞而别。

  在朵拉离开后在列车上一边流着泪一边写着信的时候,影片达到了高潮,当我看到那个场面的时候我感觉的自己的眼角已经润湿了。这也是影片最成功之处,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音乐和语言效果,将观众内心那份深埋的情感挖掘了出来。也正像人们评价这部影片一样:当它触及到你的内心的时候,它在与你的大脑对话。("Central Station" is that rarest of achievements: a film that speaks to your head while it

  touches your heart. )

  二、有关《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日本北野武(Takeshi Kitano)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正南随同菊次郎去丰桥寻找母亲的故事。故事中,正南由一个叫关口雄介(Yusuke Sekiguchi)的小男孩扮演,这个男孩有着一张与生俱来寂寞、孤独的脸蛋,或许这也是北野武选择他做主演的原因之一。在关口雄介的身上你可以寻找到与北野武相似的眼神,相似的寂寞和孤独。

  正南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但他也希望能够如同龄人一样有着父亲和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他没有,父亲已逝而母亲又不在身边,于是他便变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寻找母亲的旅途。

  而陪正南一起寻母的由北野武演的一个善良但又很痞的男人菊次郎。菊次郎的形象很真实,有着其人性闪光的一面,也有着一个正常人的缺点,这就使菊次郎的形象鲜明而且无比真实,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菊次郎输掉了妻子给他旅行的钱以后开始带上正南去寻找母亲。在途中他们经历了种种艰辛,也经历了无限的快乐。菊次郎为了给正南一个美好的夏天、美好的童年,他近乎把尘世所有的丑陋都一个人默默承担了,最明显的是在“先生陪我玩”的一场戏里,菊次郎被人打后却满脸流着血说跌落了楼梯,然后紧接着出现了正南一张落寞的脸,表情中充满了疑惑、惊讶和无奈。以及一对情侣陪伴正南度过的短暂时光,还有重磅先生、光头先生和好人先生陪正南一起玩耍的日子,以及菊次郎陪正南一起在途中的时光都给正南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这样一次旅途,对于正南来说或许是刻骨铭心的,也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影片中,菊次郎是孤独的,他那些近乎麻木的神情一次一次在画面中定格,不用诠释的感情被观众解读。这也是北野武所要表达的,北野武是当今日本屈指可数的世界级导演,他的作品有着一种“突发性暴力”,但在这部影片中却与他以往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菊》 中你能看到的是更多温情、真诚、幽默和感动。北野武将菊次郎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与其说是在表演,不如说他是在讲述着自己的生活讲述着自己的人生讲述着最自己的无奈以及追求。因为内心的孤寂,所以希望有一中解脱,希望能够获得一种超脱般的自由,于是旅行对于他来说便成了一种内心的寄托。虽然在画面上演绎的是一种存在上的旅行,一次寻觅,但透过那层幕纱感受到的是一种人生的旅途,人生的一种追求,但这种追求是否有归途?如果有那么又在哪里?这便成了我们更为值得解读和思考的深刻问题了,应该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一部分。

  

  在影片中,你能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世界,有欺诈、有变态、有暴力、有善良、有真诚、也有宽容。尘世的丑陋与美好都共存着,这也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的生活。菊次郎虽然以一个类似痞子 的形象出现,但可以感受到的是他对美好的一种追求和对丑陋一种反抗。从他嘴里说出的那些话听上去虽然脏字连篇,但回头想想在那些言语里所蕴涵着的更多的是对尘世丑陋一面的不屑和宣泄。

  

  在影片中,音乐也运用得相当到位,久石让(Joe Hisaishi)的音乐是透明的,仿佛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的水滴,与故事的发展融合得无法挑剔,将北野武所要表达的那份温情提到了更高的层次。当你看着正南背着蓝色的书包在路上行走、奔跑的时候,背景音乐袅袅升起,还有夏天鲜绿的颜色,和煦的阳光,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意境或许也只有在童年的记忆里存在,在内心希冀的世界里存在,但在影片中这样的令人神往的美好被演绎得令人心旷神怡。

  

  影片无论在画面、声音、思想上都制作得精致令人回味,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性最璀璨最珍贵的东西往往会被我们忽略,但《菊》则给了我们最原始的美丽、最初的梦想,体味着在寻觅中的成长……

  

  归途·绝望·希望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所有的美好与残缺不过是旅途中的一瞬间……

  在剧情上《中央车站》与《菊次郎的夏天》两部影片有着相似之处,《中》讲述的是小男孩约书亚在朵拉的陪同下一起去寻找父亲耶酥,而《菊》讲述的则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正南随同菊次郎去丰桥寻找母亲的故事。从表面上看,虽然两部影片在剧情上有些相似,但是在你看过两部影片之后你就会发现它们给予你内心带来的感受是不相似的不雷同的各自有其美丽内涵和深刻思想的。

  通观两部影片,笔者认为《中》的风格相对比较严肃、庄重,而《菊》则更为诙谐、幽默,但那种幽默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在你狂笑过后隐留在内心深处的或许是更多的感伤、悲哀和反思。一如钱钟书的《围城》,在你被那些抽象的文字而牵动笑神经之后内心却无法平静,又如余华的《活着》,你看着故事中一个一个人死去,最后只剩下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信谁的微笑都会被泪水所牵绊。

  

  从导演的风格来看,《中》的华特萨勒斯(Walter Salles)是一名优秀的记录片导演,在其《中》里也有所体现,如中央车站的画面、宗教仪式、街道上的行人等等。而《菊》的导演北野武(Takeshi Kitano)是日本少有的世界级导演,其作品多极端,要么血腥极致要么淡雅极致,《菊》则是属于后者,它所演绎的是一种令人神往的淡雅,在戏剧与现实之间把握着良好的分寸,使故事既有可看性有具有思想深度。

  

  从影片的风格来看,《中》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部小品式的公路电影,很多故事很多场面都是在公路上发生,影片所表达的是一种寻根的主题,小约书亚在寻找父亲,朵拉在寻找自己的归宿,更深层次的是巴西人民在寻找自己的根。这便赋予了影片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菊》则更类似一个童话,北野武出色的演技将菊次郎的形象演绎得异常丰富、活灵活现。在影片中正南在旅途中遇见了许多人,这些人似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是重磅先生还是光头先生,但他们都是那样的善良和真诚,陪正南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人感觉生活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一般。童话的美好虽然不现实,但人们还是为之感动,或许也正是因为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缘故,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难免有太多世俗的丑陋,但有时甚至现实得无法摒弃,因此人们内心神往有一种超脱的完美。

  

  从影片反映出的生活态度来看,《中》相对来说要积极乐观一些,约书亚对父亲耶稣充满了信心,他说:“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以及耶稣的信、朵拉的话语和其他一些人的言行都能感受到希望的到来,哪怕是没有到来,也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总有一天会到来。而《菊》在表面上看则相对消极一些,在影片的中有很多社会丑陋的以一种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出来,让人觉得可笑,笑后又为时代感到悲哀。而菊次郎则充当了一个正义人物的化身,虽然身上有着一股浓浓的痞子味,但那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似乎同时讽刺了那些西装革履装着绅士模样的人,虽然外表富丽堂皇但内心世界却沉浸于一种钩心斗角的“游戏”之中,因此有着一种绝望的错觉,但在影片的最后菊次郎去看望了自己的母亲,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却使影片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给予观众一种希望。

  

  因此两部影片各有所长,有着各自令人叹服之处,除了提及的几点之外,在音乐上《菊》制作的十分到位,精确而简洁,代替了苍白无力的语言,而使影片更具有内涵。还有两部影片似乎都在隐约中能够感受一种“成长”,在《中》朵拉对约书亚说多年以后他就会忘了她,但可以想象她说出此话时内心是怎样的一种针扎,倘若没有一丝的留恋影片的最后也就不会有那流泪的感人场面了。而在《菊》中小正南几乎都是一直低着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孤寂,但在菊次郎的身上也透露出内心的孤独,因此他一直在寻觅,寻觅归途。同时他在正南身上仿佛能够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因此他竭力使正南尽可能少的接触到社会的丑陋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关爱和温暖。这样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加健康成长,能够更加乐观地去面对成长、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没有评论:

相关文章:

 
Blogger by [ 小说文学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